中国高铁进军世界 将修7千公里高铁两天至莫斯科

2014-10-16 07:06 来源:央视

  中国和俄罗斯的一份四方合作备忘录,让中国高铁开进莫斯科成为可能。

  国家发展改革基础产业司 铁道处处长 邓健:

  根据项目技术经济论证的情况和法律组织保障方面的研究情况,按照商业的原则来确定项目具体的合作方式。

  解说:

  运营历程最长,建在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中国高铁从落后到领先,用了不足十年,在国内迅速壮大的高铁,如何能迅速的进军世界?

  《新闻1+1》今日关注,高铁,中国未来的新名片?

  主持人 董倩:

  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1978年的秋天,邓小平访问日本,在访问期间,他特别提出来想坐一坐日本的新干线,记者问他乘坐之后是什么感受,他当时是这么说的。

  记者:

  怎么样,乘新干线以后有什么想法?

  邓小平:

  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所以我们现在正合适了。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

  主持人:

  36年前,小平只能在日本在别的国家乘坐上飞速行驶的高铁。如今,普通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在中国就可以乘坐高铁,到达几乎想到的任何一个角落。那么在未来中国的高铁有没有可能在别的国家也出现呢?今天我们就来关注这个问题。

  10月13日,在俄罗斯,中国发改委与俄罗斯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俄国家铁路公司,四方签署了“高铁合作备忘录”。

  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铁道处处长 邓健:

  下一个阶段,双方根据项目的技术经济论证情况和法律组织保障方面的研究情况,按照商业的原则来确定项目具体的合作方式,这个是备忘录的一个基本情况。

  郑健,也在俄罗斯见证了这一份文件的签署;而备忘录的签署,推进了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高速运输走廊,并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的高铁项目。

  邓健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铁道处处长:

  现在中俄两边双方已经成立了联合工作组,发展在高速铁路这个领域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包括项目的设计、施工、服务、设备的供应,投融资等方面全方位的合作。

  此前,据俄罗斯媒体报道称,这条线路作为新丝绸之路的一种方案,莫斯科至北京的高铁全长超过7000公里,有望成为发展俄中首都间,铁路交通的先导工程。

  邓健:

  如果和其它的竞争对手相比的话,综合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能够发挥我们中方的优势,在项目合作上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同样在10月13日,在莫斯科举办的“开放式创新”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展览上,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永才,也向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介绍了这个高寒动车组等产品的技术优势。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永才:

  在参展的时候俄罗斯总理对高寒动车组非常关注,他也说到俄罗斯地处寒冷地带,这个(高寒)动车组确实非常好,不受天气影响。

  就在这一次论坛上,孙永才还向梅德韦杰夫赠送了中国北车CRH380B高寒高速动车组模型。

  孙永才:

  我送给大模型的时候他非常的高兴,他马上说了一下,这个正好符合我们俄罗斯的环境要求。这个模型他拿起来以后说这个模型我收下。

  中俄未来的合作发展,必然绕不开铁路。目前,俄罗斯计划优先修建全长803公里的莫斯科-喀山段,眼下动工在即,下一步将进行高铁招标。这无疑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从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来讲,应该是参与(竞标)的,300公里以上的高寒动车组是北车唯一一家生产的,哈大线上已经用了两个冬季,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我们中国北车也和俄罗斯高铁部门进行了技术交流,围绕俄方相关的一些环境、线路,以及它的运用情况,我们也会再组织进行调研。

  目前,我国国内供应高寒高铁车辆的企业仅有中国北车一家,他们的高寒动车究竟能不能顺利地出口到俄罗斯,对于中国高铁,有着极为重要的指标意义。

  俄罗斯对高铁发展的需求,我想通过这次参展也能够起到一些促进作用,同时对高铁比较或者对他们国家的需求,也能起到一些推动作用。

  好,我们来看一张老照片,这张老照片的拍摄记录下来的内容是在1954年的1月28日,当日是北京到莫斯科的直达客车首次通车,这是一个通车仪式。照片中手拿剪刀正在剪彩的是当时中国铁道部的部长滕代远,他旁边那位是当时苏联的驻华大使尤金,到今天为止仍然是有两趟列车往返与中国的北京和莫斯科,一个是K3,每星期三是北京站发车,6天后到达莫斯科,另外一辆叫K19,星期六北京发车,大约7天以后到达莫斯科。那么未来几年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可能把这个K3、K19变成G3、G19,这都是大家期冀的,那么这一次中俄有一个高铁合作备忘录的签署,这个签署到底能带来什么?接下去我们就连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铁路隧道专家,王梦恕。王院士,您好。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梦恕:

  您好。

  您看这次中俄之间签署叫做备忘录,高铁的备忘录,这个备忘录的进入能给两国之间的高铁合作带来什么?

责编:王芳菲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