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厦大联名信四波风波
第一波
吴春明教授被举报“诱奸”,其他女学生急了。
第二波
联名信初稿太主观,连夜对初稿进行了修改,但还是不小心被传上了网络。
第三波
初稿被媒体曝光,“历史系122人”被纷纷指责。
第四波
“122名学生里”,有人站了出来说,“我不记得我有签字”。
7月中旬,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春明被女学生举报“诱奸”,一周后,一封所谓“厦大122名学生支持吴春明的联名信”被曝光,9天后,一则“122名学生力挺导师联名信失实”的消息再度将这个“集体”推向舆论漩涡。事件的核心原本是吴春明是否诱奸女学生,但一封信竟然“抢走”了风头,人们的围观兴趣,从对男教授个体的质疑,扩展至上百位厦大学子情商的讨论,乃至“厦大”这个标签的名誉。
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封被曝光的联名信背后,或许另有隐情。成都商报记者经过两周时间的跟踪调查采访,接触多位核心当事人,通过联名信的来龙去脉,试图为您还原这场网络口水背后的事实真相。
起因
“诱奸”举报 女学生们情绪激动
7月中旬的某一天,福建博物院的研究员刘磊抽空给20年前的大学老师吴春明打了一个电话,但在电话里没有问他任何问题,只请他保重。同时,刘磊给自己的微博改了个签名,“吴春明是我的老师”。
其时,厦大历史系教授吴春明在网络上已经“名声大噪”。7月12日,厦门大学通过官方微博宣布收到有关吴春明“师德师风问题的匿名举报”,即今年6月网友@汀洋举报吴春明诱奸女学生一事。吴因此被停职调查,他的手机被来自全国的记者反复拨打,但他本人从未接听过。
1991级考古是吴春明带的第一届本科生,刘磊是其学生之一。根据网络资料,吴春明1983年开始厦门大学考古专业学习,1991年破格从助教升为讲师,成为刘磊他们的老师。吴春明在学术上颇有天分,4年后成为历史系选优副教授,2000年在34岁的年纪便成为教授,两年后成为博导。据一位吴的学生回忆,在当时,36岁的吴春明是厦大文科专业中最年轻的博导———从1983年到现在,30年时间里,除陆续在香港中文大学和夏威夷大学、哈佛大学等地做访问学者外,吴春明始终没有离开过厦大。
可能他绝对想不到,自己会栽在厦大。“诱奸”举报被披露后,舆论哗然,他的一位学生无限感慨地对成都商报记者说:“不管真相如何,吴老师的名誉恐怕是恢复不了了。”
与刘磊的电话情谊相比,吴春明带过的女学生情绪更为激动。“吴老师的女学生数量很有限,如果真像汀洋说的很多女生被他‘诱奸’,那大部分吴老师的女学生都躲不开这个嫌疑。”一位不愿具名的学生告诉成都商报记者。
有着121名成员的“厦大考古校友群”当然也免不了对此事的议论———这就是事后被媒体报道为“由122位历史系历届学生组成的QQ群”,而签署联名信的人数“122”也被认为由此而来。
同时,多个版本的猜测在吴春明学生中悄悄流传,其中一个未经证实的版本是:@汀洋之所以恨吴老师,是因为08年吴老师带她去一个考古挖掘现场实习,她得了怪病,反复治疗治不好,她认为吴老师是她得病的罪魁祸首,从此种下了仇恨。
初稿
“吴老师被描述成完美男人”,几易其稿
事发后,几位热心女生商议要写信声援吴春明。当时被媒体广为报道的一个细节是:厦大老师传言,吴春明在接受学校质询时“连睡几个都没搞清楚”,这尤其让女学生们接受不了,她们决心“要告诉大家吴老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几个人分头拟了自己想说的话,再交由95级一位师姐最终拼凑成一封大约1500字的信。
吴春明在学生中口碑不错。2003级考古专业毕业的林华对老师赞不绝口:“学识渊博,视野开阔,文章写得漂亮,对学生要求特别严格。”考古专业大三那年有半年在野外实习,吴春明对学生要求严格,“无论男女生,做得不好必挨骂,我也不例外”。但骂归骂,当年的田野实习成绩,吴老师还是实事求是地给了林华高分。”自称“吴老师的第一位女硕士研究生”的朱南也提到吴春明的“出了名的严厉”:“我们这些学生无不因为学术问题被他批评过,一些人还被说得当众抹眼泪(我便是其中之一)。但大家都理解,吴老师这是‘刀子嘴、豆腐心’,是‘恨铁不成钢’。”
去年,林华所在的班级毕业十周年聚会,吴春明晚上11点才从外地赶回厦门,还坚持跟学生座谈,关心他们的近况,“对我们而言,有这么一个好老师我们是三生有幸。”
这些口碑最后均不同程度地呈现在了联名信的初稿里。
7月14日晚上,在厦大宣布吴春明停职后两天,95级考古专业的男同学张宁看到了联名信,但他很快发现“拟初稿的几个女生恨不得把吴老师描述成完美男人”,便连夜对初稿进行了修改。林华回忆说:“我记得谁先弄了这个东西,微信上也有人转发了,之后群里有人说不要传播,还要修改。”说这话的,就是张宁。
他把署名里“所有”两字去掉———初稿署名为吴春明“指导过的所有研究生(除“汀洋”外)及部分其他本科生、研究生———这样便不存在有人被代表的情况。正文里,张宁尽量将表述变得谨慎,只陈述事实,理性,客观,去掉主观臆断,去掉类似“绝对”“不相信”这样的词语。
“我之所以参与这事,一念师生情谊,二为四年同窗感情。”张宁在微博上写下自己当时的想法,他认为@汀洋因为一己私念,把厦大尤其是考古专业名声炒坏是他不能接受的———除了拯救老师荣誉,也希望拯救集体荣誉,这是许多签名者表达的相同意愿。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