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框架”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对台政策更亲民

2014-03-07 07: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新社发 杜洋 摄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发表任内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以140多字篇幅阐述2014年对台工作方针,言简意赅,寓意深远。“维护一个中国框架”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两岸政治互信时隔两年再被重提,彰显已进入巩固深化期的两岸关系需要充满“想象力”的突破。

  政府工作报告涉台部分一开始就强调,将全面贯彻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九二共识”,体现了对台工作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以往政府工作报告中常用的“一个中国原则”此次调整为“一个中国框架”。

  有学者分析指出,一个中国框架的重要特征就是更具包容性,可以从两岸双方现行规定出发,将双方对一个中国认知共同接受的部分连接起来,形成共同认知,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打开新的前景。

  一个中国框架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此后在两岸高层交往中多次被提及。

  去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一行,提出四点意见,强调两岸增进互信,核心就是要在巩固和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更为清晰的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吴伯雄则表示,两岸各自的法律、体制都实行一个中国原则,都用一个中国框架定位两岸关系,而不是“国与国”的关系。

  去年10月,习近平在印尼巴厘岛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时重申,“愿意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就两岸政治问题与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表明了对解决两岸政治分歧问题的基本考虑。

  马年伊始,习近平透过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首次面向台湾同胞发表了《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谈话,再次提出深化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习近平还表示,至于两岸之间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

  今次,一个中国框架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这一概念已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引擎和正能量,也体现了大陆方面全面落实其精神的决心。

  至于两岸政治互信,梳理近十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2009年、2010年均曾提出“增强两岸政治互信”,2011年则为“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但2012年和2013年未再提及。时隔两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起两岸政治互信,用词则由“增进”改为“巩固增进”,表明破解两岸难题须在南京“张王会”的基础上取得新的进展乃至突破。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将“两岸一家亲”写入,体现了大陆对台政策更加亲民,更加和善。在5日、6日的小组讨论上,台盟、台联界别多位政协委员表示,这句话让人感触颇深。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副主席黄志贤说,“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把我们多年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还有其中饱含的亲情和友情概括出来了。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期待两岸同胞越走越近,越走越亲,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此话包含着对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取得成绩的肯定,也提出了新的期望。可以想见,大陆将推出更多新政策,尽可能使更多台湾基层民众受益。台湾各阶层也将愈加感受到大陆的善意,和平红利将惠及两岸千家万户。

  (记者 郑巧)

责编:王芳菲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