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贵的精神财富 伟大的领袖风范

2013-12-24 16:20 来源:人民日报

  我在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前后,负责和分管档案工作有18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档案工作经历了一些值得回忆的往事,其中最难忘的是组织参与毛泽东同志藏书和文稿整理保管工作。通过这项工作,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毛泽东同志思想理论、丰功伟绩和领袖风范的敬仰之情,受到了一次终生受益的教育。

  (一)

  毛泽东同志一生酷爱读书。青年时代,他就孜孜不倦,博览群书。革命战争年代,尽管戎马倥偬,但他总是千方百计搜集各种书籍报刊来阅读。新中国成立后,他有了更好的条件可以读书。几十年来,毛泽东同志阅读和收藏了大量书籍,从马列经典到文史典籍,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囊括古今中外,纵横经史子集,涉及哲学、经济、政治、军事、文艺、历史、科技、宗教等领域。其中大量书籍有毛泽东同志的亲笔批注,这既是毛泽东同志读书生活的真实记录,也反映了毛泽东同志读书时的深刻思考,是研究毛泽东思想的珍贵历史资料。

  1988年底,根据中央指示,中央办公厅决定将毛泽东同志藏书移交中央档案馆保管。为此,中央档案馆抽调专门人员组成了毛泽东同志藏书管理组,来到中南海丰泽园,开始对藏书进行整理。

  1990年9月,我到中央档案馆工作后,在原来安排的基础上,把毛泽东同志藏书整理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我常到丰泽园现场了解情况、参与工作,要求大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细致保护好每一本书,记录好每一处眉批,为党和国家留下珍贵资料。

  1992年7月15日,江泽民同志来到丰泽园,了解故居管理情况。他用很长时间,仔细看了毛泽东同志做过眉批的藏书,同时还翻阅了历史、哲学、古诗词等方面的书籍,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博大精深的学识和刻苦读书的精神。他对工作人员说:毛泽东同志的藏书是我们党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整理好、保管好,并加强对毛泽东同志读书眉批的研究。当时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同志和不久接任的曾庆红同志,要求档案部门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指示,把毛泽东同志藏书整理保管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下去;利用现代化的保存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把毛泽东同志藏书长久保存好。

  1993年初,考虑到丰泽园的温度湿度不符合图书长期保管的要求,而档案库房恒温恒湿保管条件好,经中央办公厅批准,我们计划在原来整理的基础上加快工作进度,争取年内全部完成毛泽东同志藏书整理工作。整理工作按照中国图书分类法进行分类、编目,对每册藏书都加以著录、打号、贴标签,把毛泽东同志批注、圈划的图书进行复制,将破损的书籍进行修复。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工作程序和进度表。那段时间,大家经常晚上和周末加班加点,付出了不少辛劳。我们还把工作人员的家属请到中南海,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向其介绍藏书情况,说明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得到了家属们大力支持。在丰泽园的日子里,参与藏书整理的同志们了解到毛泽东同志生前日常生活异常节俭,特别是看到老人家穿了很多年、补了又补的睡衣时,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大家怀着更加崇敬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通过努力,藏书整理工作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前夕顺利完成。大家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毛泽东同志的深切缅怀之情。经过整理,毛泽东同志藏书的总数为96473册,并编印了《毛泽东藏书目录》。

  1995年5月,我们把藏书从丰泽园转移到中央档案馆库房。按中央办公厅批准的方案,对移送的藏书实行“原貌保存”,强调毛泽东同志藏书顺序不能打乱,丰泽园里200多个书柜的原来位置、摆放顺序要有文字记录和现场录像,搬到档案馆库房仍是原顺序。这就要求工作更细致,不能出差错。参与藏书移送的同志们做了大量工作,大家对每一柜藏书进行拍照和录像,依原样绘制书柜位置平面图并作文字说明。这些书籍运至中央档案馆后,经过仔细检查,藏书和书柜没有任何损坏。这一工作为毛泽东同志藏书的长久保管和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读书是毛泽东同志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他的一生,这是大家从毛泽东同志藏书整理工作中得到的深刻体会。早在学生时期,他就“颇有奋发踔励之概,从早至晚,读书不休”。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他仍然抓紧时间读书。全国解放后,他多次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特别是到了晚年,老人家视力严重下降,但他仍然坚持读书,一本一本看,一页一页读。仅从1972年底到1976年,他就先后看完了129种数百万字的书籍和刊物。毛泽东同志在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中,表现出了伟大领袖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这正是源于他的勤奋学习和丰富实践。我们要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酷爱读书、热爱学习的优秀品质,博览群书、博采众长的宽广胸怀,勤于思考、敏于实践的深邃智慧,真正做到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不断增长知识、增进智慧、增强本领。

  (二)

  毛泽东同志非常喜欢读史书,所以在他所藏书籍中,历史书籍占了很大比重,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套书,就是清乾隆武英殿版的线装本《二十四史》。这是身边工作人员根据他的要求,在1952年专门添置的。毛泽东同志非常喜欢这部《二十四史》,可以说是走到哪、带到哪、读到哪,24载风雨相随、朝夕相伴。它在毛泽东同志藏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部浩瀚的历史长卷,有850册、3700多万字,记载了我国从黄帝时代到明朝崇祯十七年长达4000多年的历史,就是粗粗从头到尾看上一遍,也是极费时力的。毛泽东同志不仅通读了全书,而且对其中的很多章节反复读了多遍,留下大量的批注、圈划和评语。其批注、圈划和评语之多,思考问题之深,令人叹服。而这些批注、圈划和评语,也成为研究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献,弥足珍贵。

  为了便于世人了解和学习毛泽东同志评点《二十四史》,我们以馆藏原书为底本,影印出版了《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这套书有13万页,编辑出版的工作量非常大。为了确保出版质量,我们邀请了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档案馆的几十位专家学者及技术人员来做这项工作。这些同志靠着长期积累的知识功底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找来各种工具书和各种版本的《二十四史》作参照,发现并纠正了原书160余处印装方面的错误,逐页逐字、全面准确地校核了毛泽东同志评点的所有内容。最后用数码技术拍照制版,制成可供影印的胶片。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 1996年5月,《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精装本由中国档案出版社正式出版;同年9月,线装本由线装书局正式出版。《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思想价值和学术价值,特别是它对于学习研究毛泽东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该书一问世,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欢迎。

  1997年10月底,江泽民同志访问美国。根据日程安排,有一项重要活动是到哈佛大学演讲。江泽民同志决定将《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作为礼品赠送给哈佛大学。11月1日,江泽民同志到哈佛大学发表演讲,生动介绍了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历史文化传统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将一个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形象展现在世界面前,他充满智慧和幽默的演讲博得在场师生阵阵热烈的掌声。江泽民同志最后说,“哈佛大学一向重视对中国的研究”,“为了有助于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我愿向贵校赠送一套新出版的《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记载中国几千年历史的重要典籍。毛泽东先生一生对二十四史做过许多评点和批注,为认识中国的历史和吸取历史经验,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哈佛大学校长代表全校师生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份珍贵的礼物。

  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坚持从丰富的实践探索中找到前进方向和正确道路,是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党90多年来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经验。我们要从毛泽东同志阅读历史、评点二十四史的故事里,深入学习他尊重历史、热爱读史的自觉意识,研究历史、总结历史的辩证方法,以史为鉴、把握规律的深邃思想,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认真学习历史,深入总结经验,积极探索规律,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

  毛泽东同志一生写下许多不朽的光辉篇章,留下大量极为珍贵的手稿,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我们党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中央档案馆保存着4万多件毛泽东同志的文稿,专门建立了“毛泽东全宗”,加强对毛泽东同志所有文稿的管理。这些文稿时间跨度长、种类多,包括毛泽东同志的文章、批示、指示、讲话提纲、批注、书信、诗词、手书等,涵盖了毛泽东同志各个时期各种类别的文稿。比如最早的一件是1912年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写的一篇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最晚的一件是1976年6月28日毛泽东同志写的“国内问题要注意”。毛泽东同志历来强调做工作要自己动手,他曾明确要求领导干部向中央报告工作时,要“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毛泽东同志自己更是以身作则,作出了表率。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同志亲笔起草的电报就多达数百件,有时一天近10件,展现了毛泽东同志伟大战略家、军事家的雄伟气魄和炉火纯青的战略战术,真可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为了尽可能收集全毛泽东同志文稿,中央曾多次通过有关部门下发文件,在全国范围征集毛泽东同志文稿。中央档案馆现存的毛泽东同志文稿有一部分就是从全国收集上来的。比如,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接见范文澜、冯友兰、高亨等10位学者,与山东大学教授高亨亲切交谈时,询问了他的学术研究情况。高亨先生十分高兴,回山东后就将他的专著《周易古经今注》、《诸子新笺》等寄给毛泽东同志。1964年,高亨先生在学习新版《毛泽东诗词》后,有感而发,写下了曾在当时广为流传的《水调歌头》一词,寄给毛泽东同志。这首词写道:“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炎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章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我们听说当时毛泽东同志亲笔回了信,但档案没有记载。在全国文稿征集过程中,终于通过高亨先生收集到了毛泽东同志回信的原件。毛泽东同志亲笔回信,既体现了一位伟大领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也是一幅难得的书法佳作,原文如下:“高亨先生:寄书寄词,还有两信,均已收到,极为感谢。高文典册,我很爱读。肃此。敬颂安吉!”我们收藏了原件后,精心复制了一份送给高亨先生收藏留念。

  胡锦涛同志非常关心档案工作。1995年、1999年,他分别会见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代表,强调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促进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要努力采用现代化手段,确保档案得到安全保管和科学利用。毛泽东同志文稿作为最珍贵的馆藏档案,长期以来一直是档案部门的保管重点。经过多年的研究摸索,对毛泽东同志文稿原件的保存,既采取我们自己独特的传统做法,又运用了一些现代技术手段,全部实现了计算机管理。还安排专人对档案原件定期进行检查,对纸张变化情况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中央档案馆历任馆长和许多专门负责保管的同志都作出了贡献。1996年9月,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结束后,我作为中国档案部门负责人和新当选的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请国际档案理事会前任主席瓦洛和130多个国家、地区的档案机构负责人以及2600多位代表到中央档案馆参观。他们看到我们的档案保管得这样好,深表钦佩。

  毛泽东同志文稿的收集和保管,为学习、研究和宣传毛泽东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1987年7月,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13册,编入毛泽东同志建国后的手稿、讲话、谈话和文章,其中大量采用了中央档案馆提供的毛泽东同志文稿。1991年6月,根据中央决定,在建党70周年前夕修订出版《毛泽东选集》1—4卷(第二版),中央档案馆提供了毛泽东同志文稿。没有收入选集的文稿,经中央批准,由中央文献研究室负责编辑《毛泽东文集》,按文稿时间顺序分卷编排,从1993年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时开始,陆续出版了8卷。档案部门也加强对馆藏毛泽东同志文稿的研究和利用,先后编辑出版了《毛泽东手书选集》1—10卷、《毛泽东阅点资治通鉴》、《毛泽东书信手迹选》等一批书籍。1993年8月,为了满足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同志书法的需要,我们根据馆藏档案编辑出版了《毛泽东书法大字典》。从毛泽东同志大量手稿中精选出3094个单字,然后每个字都选出不同文稿中的多种写法,累计达到13739种。毛泽东同志的书法大气磅礴,形神兼备,豪放酣畅,特别是注重兼学并蓄、广采博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毛体”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树立起崭新的丰碑。《毛泽东书法大字典》系统展示了毛泽东同志的书法风貌,为发展我国书法艺术作出了积极贡献。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20多年过去了。每当回忆起整理毛泽东同志藏书和文稿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心中充满感慨。我们从藏书整理和文稿保管工作中,深切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伟大的,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中建立的丰功伟绩,把他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同志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我曾经作为工作人员参加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的服务工作。35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5年的改革历程使我深深感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必将使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必将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深远影响。我坚信,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一定能够排除万难,一往无前,不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