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5日终于在千呼万唤中和盘托出。翻开这篇中国新一轮改革的“大文章”,一股新风扑面而来。
新意,源自新的文风。
作为一份关键历史节点上的中共重要文件,15日公布的《决定》并没有“板起面孔说官话”,而是尽量使用清新平实的词句表述,其中如“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在《决议》中频频出现,让人们在更少距离感的同时得以轻松领会决策精神。
然而,文风的“减负”并没有减少《决定》的厚度。相反,一种忧患意识贯穿《决定》全文,让这份历史性文件平添了几分厚重。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所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对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众多难题,对国内外的种种关切,《决定》逐一给以明确回答。
统一市场准入,在水电、石油、天然气等多领域完善主要由市场定价的机制,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扫清障碍;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直击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之要害;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转让,把进城落户农民全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以解决城乡二元对立这一多年痼疾……《决定》不但开门见山,正面点题,而且简明扼要,掷地有声。
如果说12日三中全会公报的表述方式高度凝练,不以细节见长,那么《决定》则以直面问题、直截了当的语言风格,详细阐述了面对挑战,未来数年中共的改革路线图,让关注中国政策走向和发展道路的人们大呼“解渴”。
新意,源自新的架构。
详略得当,重点明确,是《决定》的又一突出特点。
在这份2万余字的《决定》中,改革目标、原则等“务虚”的内容仅有2000余字,九成以上都是实实在在的改革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无一不在改革范围之内,但《决定》并没有平均用力。
浏览《决定》全文,在15条改革任务中,经济6条,政治3条,社会2条,文化、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建设、党的建设各1条。何为本轮改革的重点,何为牵引改革全局的“火车头”,一目了然。
同时,《决定》对有最大公约数的、有一定共识的内容,都不吝笔墨。
要不要延迟退休,执行4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可不可以放开,文理该不该分科,围绕这些话题已经掀起了一轮又一轮讨论的热潮,仍未在全社会范围内达成一致。不过,《决定》把这些广受公众关注的改革内容都写了进去,虽篇幅不大,却分量十足,亮点频现。
有评论认为,这充分体现了本届中国政府敢于啃改革“硬骨头”的勇气和决心。
新意,源自新的词汇。
“官邸制”、“政府治理”、“橄榄型分配格局”、“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决定》中一系列新词语,让人眼前一亮。
这些词语,如珍珠般散落在《决定》的各个角落,新一轮改革的魄力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从中可见一斑。
这些词语,也顺应了人们对更清廉高效的政府、更公平正义的社会、更幸福生活的期待。人们有理由相信,改革大幕拉开后,美丽的“中国梦”终将实现。 (李晓喻 石岩)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