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35年,中国改革再出发

2013-11-08 09:15 来源:新华网

跨越时空的改革坐标——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 新华社记者 陈琛 编制

    跨越时空的改革坐标——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 新华社记者 陈琛 编制
  新华网北京11月7日电 发端于1978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步入了第35个年头,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如今已是各行各业的中坚。而改革在促使中国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同时,也逐渐进入了深水区。

  当前改革的共识够不够大?改革下一步改什么?怎么改?中国的改革对世界意味着什么……都是当下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热烈讨论和高度关注的话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2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时强调,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1月9日至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北京召开,将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进行到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将传递出中央推进改革的决心,明确改革方向,凝聚改革共识,做出重要的改革决定,解决中国今后改革的方向性和路线性问题。

  35年历次三中全会 中国改革与发展的轨迹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的三中全会都承担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使命,体现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特点。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每一次党代会期间的中央全会都很重要。一、二中全会一般都是人事问题。而三中全会就某一方面的问题作出重大决策。

  他说,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历次三中全会研究的往往都是改革和发展的问题。这既是由于改革开放是中国新时期发展的鲜明特色,也是因为改革开放在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978年12月18日-22日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会议。全会高度评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

  1984年10月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开始从农村走向城市。1988年9月,十三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两个重要文件。这次会议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扫清了道路。

  以邓小平1992年年初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998年10月举行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08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把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工作以后,每一届三中全会都给人带来很大期望,每一次三中全会都决定了未来几年执政党的工作重心,这也是为什么十八届三中全会海外有这么大的关注。

  “改革足迹”昭示“改革决心”

  35年的改革开放几乎改变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下一步中国的改革将往何处去?改革决心够不够大?事关很多国人的命运,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而这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近一年的足迹和讲话中可以找到答案。

  十八大结束不到一个月,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首次考察即赴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之一的广东。深圳、珠海、佛山、广州等地都留下他调研的足迹。他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来到深圳莲花山公园,向伫立在山顶的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

  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的第二次集体学习主题即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强调,“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今年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来到湖北调研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和当前经济运行情况,提出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人们注意到,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不到一年时间里,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已达221项。在今年7月取消贷款利率下限之后,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新阶段。

  十八大以来,成品油价格改革坚持市场取向、水电煤气价格改革次第展开。

  9月底上海自贸区挂牌,被广泛认为是中国以开放促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

  中国国家统计局10月18日公布数据显示,在经历上半年增速放缓之后,三季度中国经济出现稳中向好态势,增速达7.8%,比上季度反弹0.3个百分点。

  此间观察家分析说,今年以来,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释放出更多政策“红利”,在拉动中国经济回暖并加速转型升级过程起到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释放出强烈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号--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改革“下一季” 世界发展新机遇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城镇化率过半,覆盖13亿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在这期间,中国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坚定前行。

  与此同时,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等现象亟待解决,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环境等民生保障还需继续完善。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利益更加多元,矛盾更加凸显。这些都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秦刚认为,改革的共识是有的,改革的大局和趋势已定,要不要改应该没有异议。改什么怎么改有各种各样的议论,现在中国社会利益格局多样化,价值追求多样化,话语权相对分散,对改革的需求肯定是多种多样的,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他认为,改革最迫切的方面,首先是回应民众的期待和要求。改革必须得到大家的支持,最初改革是回应大家摆脱贫困解决温饱的期待,今天的改革也要解决人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从最突出的矛盾入手。改革顺应民心,才能真正推进。

  在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上,谢春涛认为,十八大报告已经讲清楚了,三中全会将是对十八大改革精神的具体化和贯彻落实。比如,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如何加强对权力的监督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往届三中全会更多侧重于经济体制改革,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是中国在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上自信的表现。

  中国改革,世界关注。中国的改革将给世界带来机遇还是挑战?受访专家一致认为,中国的改革将成为世界的机遇。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改革不仅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

  他说:“过去三十多年,中国改革既借鉴国外经验,也充满中国自己的智慧,为全世界普遍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中国的答案。”

  郑永年教授认为,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表现举世瞩目。相信中国内部的经济改革、经济转型,也必将带动世界经济的转型和调整。(记者 孟娜 傅双琪 牟旭)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