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丛生、积水成塘,位于深圳东部的大鹏新区的三个2011年开工的保障房项目就这样荒废了一年多,并且至今仍无复工迹象。
涉及民生的保障房建设工程,为何说停就停?一停还长达一年之久?
位于大鹏新区葵涌街道葵兴西路的葵安雅居保障房项目,如今已成大水塘,只剩旁边堆放的建筑材料和几个人去楼空的活动板房。“项目2012年上半年就停工了,都一年多了,这水塘原本是6米多深的基坑。”工地看管员说。
同期停工的还有距离葵安雅居项目仅一街之隔的葵福嘉园项目和大鹏街道布新社区的鹏隽雅苑项目,如今工地上已是杂草丛生。
记者调查发现,几个项目停工的根源在于2011年底深圳增设新区后,原区不要、新区不接,导致保障房项目成为无人认领的“孤儿项目”。
2011年底,深圳市将龙岗区大鹏、葵涌、南澳3个街道划归新增的大鹏新区。而分区后,此前这三个街道已开工的保障房项目,由谁接着建,却未厘清。
分区后,有7个保障性住房项目涉及移交问题。
目前,大鹏新区仅接收坝光精细化工安置小区及岭澳核电职工公寓等两个项目。而这两个项目无需区财政出资建设。5个需要区财政投资的项目,则遭遇了两区互相推诿的命运。
龙岗区住房和建设局住房保障科科长李忠东表示,“谁家的孩子谁抱”,在大鹏新区辖区范围内的保障房理应由大鹏新区出资建设。
后续建设需9.3亿元资金,大鹏新区则一口咬定“没钱”,并拖着不予接收。大鹏新区生态保护和城市建设管理局副局长李蔚说,“新区刚刚成立,财政紧张,没法接收。”
进展
“当时保障房任务重,弄到地就建”
面对白纸黑字的政府承诺,扯皮之事怎能一拖再拖?
记者从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了解到,该局已多次组织协调会,试图解决项目移交问题。
“此前曾建议由市财政接手这几个项目,但市发改委和市财委不同意。”该局有关负责人说,“现在考虑将这几个项目转为由社会投资建设的安居型商品房,以解决大鹏新区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但这些项目是否具备‘变身’条件,目前还在进一步研究中。”
然而,参与研究的深圳市住房研究会秘书长陈蔼贫却认为,这几个项目恐怕难以符合“变身”条件。
在他看来,区财政投资建设的保障房主要用于解决区内户籍居民住房困难,但大鹏新区内户籍居民以原村民为主,无房低收入家庭较少,“那么多保障房建完了分给谁?”
而记者发现,一些项目地块条件也令人担忧。如位于大鹏新区大鹏街道布新社区的鹏隽雅苑项目,隐藏在一个路还没修好的山脚下,项目工程牌被杂草遮挡。
面对选址合理性问题,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一位负责人坦言,“当初保障房开工任务重,弄到地就建。实际上,确实一些地方并不适合建保障房。”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