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前来余姚支援的杭州消防支队武警官兵在南西路帮助转移被困群众。新华社发
截至10日下午,受强台风“菲特”影响城区陷入汪洋的浙江余姚,城区积水已下降50厘米,但救灾仍存在电力抢修难以开展、排涝困难等问题。面对抗灾不力、反应迟钝的质疑,余姚市委书记毛宏芳表示,由于特殊的天气和地理原因,此次大灾不是通过人为努力、科学调度能马上解决,他们的应急响应没有掉以轻心。
“菲特”影响强度超“桑美”
浙江省气象台气象灾害评估中心10日出具的“重大气象灾害评估”报告显示:在登陆浙江的台风中,“菲特”风雨潮的综合影响强度为历史第二位,仅次于1956年登陆象山的第12号台风;超过2006年登陆温州苍南的“桑美”(个头小,影响范围小);在非登陆浙江的台风中,其影响最强。根据气象专家对风雨潮综合强度评估,浙东和浙北有38个县(市、区)为特重或严重影响,其中宁波余姚、奉化等19个县(市、区)为“特重影响”等级。降雨影响强度最严重的分别为宁波余姚、奉化等。
余姚城区积水下降50厘米
受强台风“菲特”影响,余姚主城区处于一片汪洋中,昨天进入救灾第四天。据余姚市市长奚明10日下午通报,初步估计,洪涝灾害给当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将超过200亿元。截至当天16时,城区积水下降50厘米,预计到12日积水可基本排空。目前余姚89%的区域已恢复供水,水质检测100%达标。
据介绍,余姚抗洪抢险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因为积水没退,电力故障排摸和抢修难以开展;二是排涝存在问题,有上游来水,下游宁波排水不畅通;三是居民由于家中断电,无法通过电视获得政府信息。
对话
余姚书记:大水不退非人力可解决
大雨已过去3天,为什么浙江余姚仍是一座“水城”?昨天,在余姚市救灾物资调配中心,记者截住了脚穿高筒雨靴、匆匆赶路的余姚市委书记毛宏芳,请他回答公众关注的问题。
城区被淹非因上游放水
记者:强降雨已经过了3天,为何城区多处道路还不能通车?我们一路蹚水,水位还在膝盖处,许多一楼民房还泡在水里。水退不下去,到底是什么原因?
毛宏芳:岂止淹在膝盖处!城区有很多地方至今还有深达腰部以上的积水。两天时间,老天爷差不多把68个西湖的水倒到我们余姚头上,台风倒潮、冷空气、大潮汛“三碰头”,而余姚地理位置像是锅底,下游潮位高,积水出不去,上游还不断有水来,真是百年一遇。这确实不是通过人为努力、科学调度能马上解决的问题。
记者:有传言称,上游水库在下雨时开闸放水,导致城区被淹严重,是这样吗?
毛宏芳:这不是事实。上游的四明山水库总容量1.2亿立方米,在台风来临前蓄水4000万立方米,约三分之一。实际上台风降雨期间我们一直就没有放水,只是到雨停后略微放了一点。
积水未退不敢贸然供电
记者:雨过3天了,大家抱怨,除了积水影响道路通行,为什么电还没有通,手机还老打不进?
毛宏芳:到目前,已经有地方具备通电条件了,但是我们不敢贸然通电。大量的水没退,碰到电是十分危险的。手机信号不通,也是因为通信基站依靠电力供应才能工作。我们不是没有通电的能力,而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次生灾害,确保群众生命安全。我还是恳求理解。
记者:许多网民反映,余姚在救灾时,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百姓救助标准不一样,对此您有何看法?
毛宏芳:我们在发放物资过程中,无论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都一视同仁。尤其大灾大难来的时候,更应该多关心那54万的外来人口。陆埠工业园区的食品发放过程当中,政府优先发放给当地一万多名外来务工人员。
如果救灾物资发放过程中有不当的地方,绝不是政府“歧视”外来务工者,而是现场工作人员有疏忽。
要求6万党员发挥作用
记者:有人质疑,你们在应对这次强风暴雨过程当中反应迟钝。
毛宏芳:我用事实说话。这次台风很诡异,风很小,登陆之前雨量并不大。可在台风登陆福建后,我们并没有掉以轻心。我们在卫星云图上发现余姚一带的积雨云特别多,在第一时间,也就是7日早晨8点,还没有那么大的雨量的时候,我们就把二级响应改为一级响应。全市各级干部全部到岗,投入救灾一线。全市6万多名党员,我们要求每人都要发挥作用,他们要联系千家万户,发动群众自救,并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
信息发布滞后因设备进水
记者:有群众反映,暴雨初期的政府信息发布滞后,为什么?
毛宏芳:这次暴雨来得突然,台风登陆后集中雨量大,虽然我们尽了最大努力抢救广播、电视台等传播渠道,但很遗憾,水势太猛,一些设备进水,强行开机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由于电台、电视台瘫痪,我们只能借助网络、手机短信等渠道,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息、受灾情况、避灾指南等。但受电力设备等故障影响,许多通信设备被迫中断,一些群众未能第一时间了解到灾情。 (钟欣)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