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金融监管部门21措施助力上海自贸区

2013-09-30 06:51 来源:新京报

  昨日,上海自贸区“一口受理”办事大厅投入使用。  

  昨日,上海自贸区“一口受理”办事大厅投入使用。图/CFP  

  对话  

  对话

  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这是中国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园区,也是国内首个符合国际惯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自贸区中哪项改革突破最大?总体方案中有哪些亮点?对此,我们采访了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上海自贸区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波,他参与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设计工作。

   “有人担心自贸可能‘引狼入室

  新京报:为何中国要在此时建立自贸试验区?

  陈波:我国积极推动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正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内忧外患下的必然产物。

  所谓“内忧”,主要是指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下行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少国内外的学界人士担忧,增长乏力可能成为常态,我国可能会掉进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所谓“外患”,是指在WTO多哈回合谈判始终无法推进、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区域性的自由贸易谈判发展迅速。

   新京报:设立自贸区是否有过争议?

  陈波:有争议,因为自贸区涉及一些领域改革措施的先行先试,部分政策与区外政策有落差容易引起风险,比如金融方面的政策可能会导致套利,有些部门担心无法控制风险。

  还有人担心,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有可能会“引狼入室”,打击我们竞争力较为薄弱的产业。但是我国要跳过中等收入陷阱,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就必须勇敢地迎接这些挑战。我希望上海自贸区能顺利地建设和发展,实现其可复制、可推广的试验目的,成为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成功的起点。

  “金融领域改革措施比较有限”

  新京报:自贸区中哪项改革突破最大?哪项改革最难?

  陈波:突破最大是对于外商投资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现行的外资企业法等法律,在我国的外商投资必须参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开展。在这份目录中,明确了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的外商投资项目。

  上海自贸区对外商投资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在这份清单上,国家明确开列不予外商投资准入或有限制要求的领域,清单以外领域则充分开放。这种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使我国在国际谈判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因为很多贸易协定谈判中要求参与国必须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同时,此前“正面清单”管理模式解释空间太大,转为“负面清单”后也有利于提高政府监管效率。

  最难的改革还是在金融领域,因为有风险。从公布的自贸区实施细则来看,涉及金融领域的改革措施仍比较有限,这也符合我国一贯以来“渐进式”改革思路。

  新京报:自贸区对新一轮改革开放有何意义?

  陈波:上海自贸区是我国新一轮改革的旗帜和起点。如果自贸区改革先行先试成功的话,将会成为下一步全方位改革的样板。

  自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的国策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一直都是以对外开放倒逼国内改革来寻找突破口的。

  我认为,本次改革就是以上海自贸区的对外开放为起点,引入(国际)竞争,转变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通过公平竞争完成企业的优胜劣汰,从而达到以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转型升级的目的。因此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既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贯思路,也是所谓“李克强经济学”的最好诠释和重要实践。

  “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带也可能设自贸区”

  新京报: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未来可能加入TPP谈判有何影响?

  陈波:它为中国加入TPP谈判打开了一个窗口。美国宣称TPP将于2020年全面施行。诚然,我国并不一定会加入TPP,即便加入,也会在与美国的谈判中尽量争取有利的负面清单和拖延全面开放的时点。但是我国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争取在2020年前做好对外全面开放的准备。

  按照美国版的TPP要求,TPP参与国不但要求实现商品(含农产品)贸易全面零关税,还强调在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环境标准等方面达到美国设置的水平。更重要的是,TPP成员国也必须全面开放自己的金融服务业,给予其他成员国在投资、商贸、金融服务各领域以国民待遇。

  建立自贸区,为我国提供开放环境下的经济体制改革经验、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评估和应对全面开放对我国经济各部门的影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新京报:如果下一步在其他地方设立自贸区,最有可能的地点是哪里?

  陈波:天津的滨海新区和广东的前海和南沙。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沿海开放带动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带。自贸区或许会从这三个经济带中各选取一个点。

  影响

  一元钱开公司

  企业无需年检

  自贸区内实现创业“零门槛”,跑一个大厅就能办完三个证

  据新华社电 一元钱也能办公司,企业无需再年检,跑一个大厅就能办完三个证……这些听起来“很美”的政策将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实现了。

  根据29日公布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除法律、行政法规对公司注册资本实缴另有规定的外,其他公司试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

  业内人士认为,从“实缴制”向“认缴制”的转变意味着放开门槛限制,理论上一元钱都能办公司。公司设立时不再需要验资,营业执照上不再出现实缴资本,无形资产等其他资产也可算做注册资本,且资本认缴的时限也是企业说了算。

  “以前为了严格准入设立门槛,却收不到理想的效果。”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傅蔚冈说,验资常“走个过场”。而如今,自贸区内“门槛很低,大门很宽”,节约了公司注册的时间和成本,改善创业和营商环境,最终实现创业“零门槛”。

  事实上,为了改善营商环境,让企业能自由大展手脚,工商部门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准备好注册、代码中心、税务等所需的所有材料,交给工商局注册大厅,就可“一口受理”,最快1个工作日就能拿到设立公司所需所有材料。

  傅蔚冈说,这些制度改革,主要就是为了放松管制,鼓励企业自主经营,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记者 沈玮青)

责编:李宜馨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