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造城疑陷高负债泥潭 部分市民上访

2013-08-21 07:17 来源:南方都市报

  根据大同造城运动的规划,古城内要全部建成仿古建筑。然而新修建的古城墙内部,还有半数以上待拆迁的老房子,大同造城运动的步伐在放缓。

  曾经轰轰烈烈的大同造城运动遭遇了瓶颈:城市拆迁、建设放缓,拖欠巨额工程款。分析人士认为,这样的事实背后,或许有最初城市规划的问题,但大同作为资源型城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财政吃紧的情况也不可忽视

  “大同这几年的变化太大了,每次回家都有不一样的感觉。现在的大同和5年前简直是两座城市,开车出去我连路都找不到。”王宇是土生土长的大同人,常年在外地上学,对于大同的变化感受很深。

  在从北京去往山西省大同市的汽车上,王宇和法治周末记者聊起了家乡的变化:“这几年来大同旅游的人比以前多了。古城区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造,不少楼房和平房都被拆了,改成了仿古建筑,短短几年内大同市完成了一次人口的大迁移。”

  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大同市的这一系列变化是从2008年开始的,这一年,大同市前任市长耿彦波掀起了规模空前的、以“名城复兴”为目标的“造城运动”。

  如今,大同新城区的气派程度甚至超过了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太原。大同的一位出租车司机指着新城区一些建筑告诉记者:“前两年这里都是农村,现在却成了市中心。有些工厂也被拆了,大同的很多出租车司机都是从这些工厂下岗的工人。”

  经过5年的城市改造,大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一些问题也随之浮出。法治周末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造城运动涉及到的许多城建工程的工期一拖再拖,不少工程完工后工程款也不能到位。据实际施工的几位包工头向法治周末记者估算,仅魏都新城一个小区,政府拖欠的工程款就高达3亿元。

  造城速度放缓

  站在大同的古城墙上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城墙内是仿古的建筑,而城墙外则是现代化的楼房,给人造成很大的视觉冲击。

  古城四面随处可见高耸的塔式起重机和脚手架。据当地人介绍,如今很多工程已经完工,和以前相比这里工地已经少了很多。而前两年几乎整个城市都在施工。

  古城墙上的工作人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古城墙从2008年开始修建,全长7.24公里,目前只有西城墙还在修建之中,其余部分按照明代大同城规制已经完工。”

  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大同古城墙的修复工程十分浩大,每一面城墙都高14米,下宽18米,上宽14米,有望楼12座、控军台两座、角楼两座,箭楼、月城、瓮城各一座。

  古城墙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古城内的全部现代建筑都会被拆除,目前古城里的建筑已经有三分之一改造成了仿古建筑,建筑的风格类似于北京的四合院。未来里面的学校也都会迁出去,但仍会有3万至4万人在古城居住。”

  修复古城墙仅仅是“名城复兴”的一部分。2008年大同市前任市长耿彦波上任后,计划5年内在城建上投入500亿元,以“一轴双城 分开发展”为总体规划,以市内的御河为轴,对河西的古城进行整体恢复性保护,对河东的新区进行现代化建设。其中古城修复工程包括修复只剩一层土坯的古城墙,重修钟楼、代王府、华严寺、善化寺、文庙等建筑,拆除古城内的现代建筑等,这涉及8万至10万户居民的拆迁。

  几年前在形容大同城市形象时,当地人经常调侃道:“污水基本靠蒸发,垃圾基本靠风刮,游商基本没人抓,市容基本无人夸。”

  现在经过“造城运动”,大同市民的生活环境的确得到了很大改善。

  说起以前的大同年近七十的杨先生告诉记者:“以前的大同小区管理混乱,垃圾乱倒,我的孙子出去上大学后都不愿再回大同。现在不同了,孩子也愿意回来发展。”

  但如今记者却看到,大同的城市改造运动却遇到了瓶颈,古城区的拆迁工作进展缓慢。

  比如,根据《大同市人民政府关于古城东南隅古民居(三期)、天主教教堂修复工程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大庙角街被纳入天主教教堂修复工程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征收范围,征收时间为2012年8月20日至2012年9月19日,但至今仍然没有进行。

  而在大同调查时,记者也看到,目前的古城修复工作只完成了一小部分,古城内大部分建筑仍是低矮的平房,只有古城南面的建筑已基本修复完成。古城小巷内的道路也崎岖不平,在里面行走不时会飘来阵阵臭味,有些平房的门窗破损,有些房屋被拆了一半放在哪里,显得有些萧条。

  知情人士透露:“之前说要拆迁,但政府资金跟不上,有的住户都已经搬出去住了,但由于迟迟未拆又搬了回来。还有的住户对房屋进行了简单的修缮,看来一时半会是不会拆了。”

  高额工程款被拖欠

  根据大同的造城规划,古城区很多居民要搬迁出去。这就使得大规模的居民需要安置,保障性住房工程就成了大同“名城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包工头乔八斤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如今保障房工程没人敢接,因为现在很多工程完工后施工方拿不到工程款。

  记者乘车来到了大同市一处保障房小区魏都新城。这里共有住宅楼248栋,还有一些附属公共设施,总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可容纳住户1万余户,是大同造城运动中的重要回迁安置项目。

  魏都新城的包工头赵国一对法治周末记者说,目前他手上还有“5大2小”7套商铺没向政府交房,其中一间商铺就是他现在的“家”。记者看到,赵国一的“家”中只有一张床和两把椅子,地上满是烟头。

  赵国一说,如果参照同期、同类建筑的决算价格,他总共应拿到2400万元左右的工程款。但从2010年迄今他仅仅收到工程进度款620万元。

  “我已经在这儿住了两年,有家也不能回,怕人追债。只有过年的时候在家呆上一个小时。”赵国一眉头紧锁,“我之前挣的钱已经全垫到这个项目里,还借了200多万元的高利贷,每个月光利息就要6万元。”

  记者了解到,赵国一在魏都新城承建了6栋楼,接近2万平方米,去年就已经实际交房了,但直到现在仍没有拿到政府给出的决算价格。

  “决算价格出来后政府就要给钱,但感觉政府没那么多钱。”魏都新城另一位包工头兰巨宝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一个工程没挣到钱不说,还亏了300多万元,目前还有部分人的工资和材料款没有结清。”

  拖欠工程款的小区不只魏都新城。御东新城包工头周先生、惠民里小区的包工头乔八斤、董艺萍也向记者反映了同样的情况。

  乔八斤介绍说:“惠民里小区2009年年底就已经完工了,但目前为止工程款只结了70%。这些年挣的400多万元全垫了进去,还借了60多万元的高利贷。”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像魏都新城这样工程款被拖欠的小区至少有7个,其中御东新城的欠款最多。这些小区被拖欠的工程款加在一起超过100亿元。”

  法治周末记者试图向大同市政府核实情况,但并未获得政府负债及造城运动欠款方面的相关数据。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造城运动中,整个资金链上最大的风险都是由施工方承担。因为施工方都是先垫付资金进行开工,资金不够得设法找银行借款或是其他渠道融资,又进一步加剧了风险。”

责编:马珊珊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