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领导人笔名盘点:习近平笔名“哲欣”

2013-08-16 07:09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一

  在中共早期,几乎每个领导人都有多个笔名,比如毛泽东就曾使用“泽东”、“润之”、“二十八画生”、“石山”、等笔名。周恩来的笔名有“翔宇”、“飞飞”等,并创办专栏“飞飞漫笔”。而瞿秋白的笔名更是多得令人咋舌——这也跟他著作浩繁有关系。他的笔名中,有“巨缘、秋蕖、维它、双莫”等中文笔名,也有STR、Sma Kin(“司马今”的英文译音)、Menin等英文笔名。

  一般来说,由于受特殊的历史环境影响,革命时期的中共领导人笔名大多比较注重斗争性和斗争的艺术。比如,五卅惨案发生后,《热血日报》创刊,瞿秋白和刘少奇一道领导了“三罢”斗争。瞿分别以“热”“血”“沸”“腾”“了”为笔名,寓意深远。

  毛泽东:笔名“二十八画生”最有特色

  毛泽东字润之(一作润芝),众所周知。早年他撰写文章时,“泽东”、“润之”常作笔名,如《湘江评论》上的多篇文章就以“泽东”为笔名。“二十八画生”(因“毛泽东”三字共二十八画)是毛泽东最有特色的笔名。1915年他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写《征友启事》首先署用,与纵宇一郎(即罗章龙)互酬诗作及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皆署此名。20年代以后,毛写文章又常用“石山”、“子任”等笔名。1933年8月13日,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机关报《红星报》第二期第四版“红军故事”栏目里,一篇以“子任”为笔名撰写的《吉安的占领》的文章,在广大的红军指战员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而这个子任不是别人,正是被“左”倾临时中央领导人排挤而不得志的毛泽东。

  刘少奇:曾以字母“K·V”为笔名

  刘少奇长期在白区从事地下工作,又是党内杰出的理论家,他的化名多,笔名也多。“少奇”早年也作笔名用,如在领导安源路矿工人斗争时。1928年改用“肇启”作笔名,1936年又用“陶尚行”、“莫文华”作笔名。此外还用过刘光明、刘作黄、刘祥、仲篪、尚陶、赵启、三敬等。因汉字用得太多太繁了,甚至想到用字母作笔名。1936年在北方局时,刘少奇曾撰《肃清立三路线的残余——关门主义冒险主义》一文,就以“K·V”为笔名。

  任弼时:“弼时”本就是笔名,还曾用过“避世”等

  任弼时原名任培国,1921年去苏联学习时改称今名,曾以“弼时”作笔名在《新青年》(季刊)、《无产青年》《中国青年》等刊上发表文章,并在《新青年》第四期上翻译列宁的《中国战争》。1924年后根据“弼时”的谐音,以“辟世”、“避世”、“闢世”为笔名在《中国青年》上撰写文章,同时又简化为“P·S”作笔名署用。

  

  尽管建国后,这些领导人已经很少用笔名发表文章,但笔名却作为“传统”保留了下来。与早期领导人庞杂的笔名相比,建国后领导人们使用笔名发表文章的现象越来越少。和平时期的领导人笔名,大多比较重视建设性意义。

  习近平:笔名“哲欣”

  图说:2006年3月,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做客央视。

  中共十八大之后,习近平笔名也被披露出来。

  据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著述《之江新语》介绍,2003年2月25日,《浙江日报》头版首次出现“之江新语”专栏,首期文章的内容是《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全文不到300字,文风朴实,署名“哲欣”。这一专栏持续至2007年,“哲欣”在这里共发表232篇短评。“哲欣”就是习近平的笔名,取“浙江创新”之意。

  2007年5月,应读者要求,浙江日报社在再三征求习近平的意见后,以《之江新语》为书名,将习近平所写的这些文章集结出版。

  李长春自称曾用笔名发表过短评

  2012年3月5日《南方都市报》一篇报道李长春在两会期间看望广东代表团的题为《李长春为李东生整领带》的文章提及:

  李长春风趣地说:“我最近用笔名写了一篇短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新解》,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就是告诉像小丹省长这样的现任领导同志,要抓紧‘用权’,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为群众多建文化基础设施,避免退休后加入文化队伍,有了切肤之痛后,追悔莫及啊。”

  而据公开资料显示,这篇《“有权不用,过期不用”新解》的文章载于2012年2月16日的《人民日报》,署名“永春”。

  刘云山:笔名云杉

  2010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刊登的一篇《从五中全会公报看共产党人对文化改革发展的不懈追求》的文章称:

  “2010年《红旗文稿》15期发表了中宣部刘云山部长的笔名“云杉”的署名文章,鲜明的观点让全社会对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对文化自强、自信、自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2010年10月11日《山西日报》一篇署名为中共朔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健、题为《宣传文化干部也要带头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文章也提及刘云山笔名为“云杉”。文章原文为: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山西调研期间,实地考察右玉县后,对右玉经验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右玉精神是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精神;右玉走出的是一条建设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的道路;右玉的实践启示我们,要树立持之以恒为民谋利的政绩观,而不是急功近利地搞什么形象工程。8月10日,他又以“云杉”笔名在《人民日报》醒目位置发表题为《右玉县书记们的政绩观》的文章,对右玉县历届十八任县委书记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植树造林的政绩观表示由衷钦佩,对当今一些干部为了升迁“进步”,热衷于创造政绩而急功近利、打快拳、搞短期行为,予以无情鞭笞。(综合人民网、《山西日报》、《人民日报》等报道)

责编:李宜馨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