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历经十年争议进入推进阶段

2013-08-14 07:2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争议十余年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开始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本报记者近日从江西省水利厅获悉,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正在加速推进。

  “水利部已经通过该工程的立项申请,去年已经上报给国家发改委。”江西省水利厅办公室副主任廖金源告诉本报记者,国家发改委已启动征求各部委以及长江中下游五省意见。

  廖金源称,江西省正在深化论证,不过立项的具体时间还有待国家发改委批复。

  鄱阳湖区地处长江干流与江西“五河”来水的汇合地带,整个水系流域面积占江西省总面积的97.2%。,作为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配套,这项水利枢纽工程对保障经济区工农业和城市的用水安全意义重大。

  江西开始前期准备工作

  近日,江西省主要领导密集调研鄱阳湖水利工程进度。在察看鄱阳湖水利枢纽拟建闸址等地时,江西人大副主任洪礼和说,“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推进鄱阳湖水利建设。”

  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一位官员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江西省认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推进已经不存在所谓的“难度”。

  “该解决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该兼顾的各方利益也都会考虑进去。现在就等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批复了。”该官员如是说。

  事实上,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从提议以来,就伴随颇多争议。

  在2002年全国“两会”上,江西省40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要求开展鄱阳湖控制工程项目建议书加快立项进程的建议》 的“一号议案”。对这一方案,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工程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消极影响,长江下游省份对于这一方案可能影响长江下游流域取水安全也有担心。

  数年中,江西省对工程方案进行了调整,先是改“建坝”为“建闸”,后又取消工程的发电项目。

  2008年初,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成为重要战略性配套内容,同时,工程设计思路由此前的“调枯控洪”改为“调枯畅洪”,即汛期保持江湖相通、发挥鄱阳湖分洪作用、在枯水期则放闸蓄水。

  “未来严格执行‘调枯不调洪’是江西优化工程建设理念和优化工程调度方式做出的妥协和转变。”上述鄱建办综合处官员坦言。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虽其中指出“重点研究、适时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但出于慎重,最终决定将鄱阳湖枯水调控工程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中分离出来,进行单独论证。

  不过,虽然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获得发改委批复尚待时日,江西省已经开始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既然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已经没有难度阻力可言,那么立项开工就是时间问题。”上述鄱建办官员表示,“水利部审查通过以后,我们已经开始编制项目工程设计报告,并根据国家各部门的审查意见进行修改。”

  助力江西经济

  “江西作为一个生态绿色大省,绿色经济未来将是江西的支柱,可是如果没有了水,这些绿色资源都将变成荒漠。”江西省委党校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黄世贤向本报记者指出。

  据本报记者了解,近年来受鄱阳湖水系入湖径流量减少以及长江水资源形势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鄱阳湖枯水出现了时间提前、水位偏低、持续时间延长等现象。

  同时受气候干旱等因素影响,鄱阳湖水系水位连年下降,鄱阳湖水域面积萎缩明显。今年7、8月份连日的高温天气中,鄱阳湖水体面积缩小至2600平方公里左右,约为去年同期水体面积的三分之二。

  这将导致鄱阳湖生态与经济两方面承载能力的大幅降低。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认为“毋庸置疑,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江西的经济发展肯定是极为有利的。”

  “人水矛盾目前是江西鄱阳湖沿岸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为不管发展工业,抑或农业,还是搞城镇化,都需要水资源做保障。”黄世贤分析说。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规划中,其核心是围绕鄱阳湖打造密集布局的产业集群和城市集群,这也意味着鄱阳湖沿岸的城市和工农业将加大对鄱阳湖的取水用水需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含南昌、九江等38个县市在内,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而按照规划,环鄱阳湖区将着力打造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支柱产业,而类似的产业布局均是传统的用水大户。无一例外,该地区的工农业和城市用水几乎都要取自鄱阳湖。

  然而,鄱阳湖的建闸蓄水,是否会限制下游地区的取水用水,一直是下游省份和业内学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问题的关键就是鄱阳湖的蓄水期和丰水期是否匹配和协调,枯水期蓄水必然会加剧下游地区的干旱程度,也就会进一步制约下游地区从长江取水。”徐长乐说。

  但他同时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充沛的降水和众多的支流,难以成为鄱阳湖下游省份的发展制约,而工程无疑对江西经济的发展有显著意义。

责编:李宜馨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