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年,华人首富李嘉诚的投资逻辑很好诠释了一句话:大中华区好似一个商业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而城里的人却想逃出来。
8月1日,和记黄埔最新公布的中期业绩证明,李嘉诚的投资重心仍在不断西移。受惠于英国配气网络WWU首次入账收益和欧洲电讯业务持续改善,和黄录得纯利124亿港元,按年劲升23%。以EBITDA计算,欧洲贡献了集团35%的利润,比香港和内地的利润总和还要高出7个百分点。
在香港,李嘉诚正在为他的百佳超市积极物色买家,美国巨型私募基金KKR是最新的竞购者。投行消息人士透露,和黄的心理售价不低于300亿港元,筹得的资金除偿还贷款外,很可能再次投入欧洲基建及公用事业。
作为一代“香港梦”的代表,李氏家族流露出越来越浓厚的“欧洲情结”,到目前为止,约半数的公司资产已转移至欧洲,3年累计海外并购额高达1445亿港元。
李嘉诚究竟如何“离开”香港?
欧洲收购图谱
“我1940年到香港,对这片土地有特别的感情,自己身为中国人,永远都是中国人。我绝对不会从香港撤资,我说话很少那么坚定。”这是李嘉诚去年8月在中期业绩会上的表白。
但李家的投资脉络,却似乎在讲述另一个故事。李嘉诚的海外投资第一次被市场熟知源于2000年的“卖橙”神话,低买高卖,大赚1130亿港元。不知是否因为年岁渐长,亚洲首富的投资策略越趋稳健,近年大爱公用事业。
2010年,以长子李泽钜为先锋,长江基建、电能实业和李嘉诚基金会联手击败了由澳大利亚麦格理、阿布扎比投资局和加拿大养老金组成的财团,斥资58亿英镑(约700亿港元)从法国电力公司(EDF)手中买下了英国电网业务。不到1年,长江基建再次出手,花费24.1亿英镑(290亿港元)收购了英国水务公司(Northumbrian Water Group)。又等了10个月,长江基建高调出击,6.45亿英镑(77亿港元)收购英国配气网络Wales &West Utilities(WWU)。三项业务的企业价值合共超过125亿英镑(约1550亿港元)。
短短24个月内,长江集团一跃成为英国最大的单一海外投资者;历史投资总额超过300亿英镑(折合3720亿港元)。单在基建方面,长江集团为英国1/4的人口提供配气服务,旗下的英国电网掌控英国30%的电力供应;去年收购的英国水务公司(Northumbrian Water)则为超过7%的英国人口提供食水。
毫不夸张的说,某种程度上,李嘉诚已经主宰了英国的经济与民生。
完成收购WWU后,长江基建集团董事总经理甘庆林说:“英国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完善和成熟的法律、财务及受规管业务制度,集团视英国为最理想的投资地点之一。”但当记者在业绩会上让李嘉诚谈论香港的营商环境时,他却笑着说:“商人不谈政治。”
今年6月,李嘉诚把触角由英伦三岛涉足到欧洲大陆。由控股母公司长江实业牵头,豪掷97亿港元收购荷兰最大的废物转化能源公司AVR共计35%的股权。
除公用事业外,李嘉诚毫不吝啬数百亿资本开支,力求提振欧洲电讯的盈利。在最新公布的中期报告中,主席李嘉诚用“重要里程碑”来形容欧洲电讯首次扣除资本开支后EBITDA录得正数。
经济学家关焯照认为,香港市场逐渐饱和,且不乏来自内地和海外的竞争者,零售、电讯业务盈利增长缓慢。
资产西移路径
根据和黄提供的公开资料,自2010年以来,长和系总共在香港和中国内地以外完成了10笔收购,涉及金额约1445亿港元。包括基建投资1241亿港元和214亿港元的电讯并购。这其中,欧洲地区占比高达97.1%。
相比之下,在香港,李嘉诚3年内仅有两次参与并购。2010年,和黄从华润集团手中耗费57亿港元增持国际货柜码头的权益。今年3月7日,和记港口信托再次支付39亿港元收购亚洲货柜码头股权的所有权益。
颇具讽刺意义的是,收购不到3个月,香港就爆发了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码头工人罢工运动,前后历时40天。最终,和黄屈服于压力加薪9.8%才解决了劳资纠纷。截至6月底,和黄港口业务的EBITDA按年仅微升2%,与和记电讯香港并列盈利增速最慢的子公司。
就算是向来以香港为基地的地产业务,长实今年首6个月物业销售收益同比大减37%至38.3亿港元;由于出价不够进取,年初至今竟没有投得任何新土地。
中国银盛财富管理首席策略师郭家耀说:“商人永远只会看重投资的回报率,香港盈利增长缓慢受制于过度竞争、人工和租金成本飙升等多重因素。欧洲经济低迷,资产价格处于历史低位,李嘉诚已逐渐将投资重心西移。”
这是有迹可循的。
2010年欧洲业务息税前利润(EBIT)占集团EBIT总额仅17%,香港占比30%,中国内地以28%位居次席。而截至今年6月30日,欧洲EBIT占比已升至31%,香港和内地分别降至17%和18%。若扣除资产折旧,欧洲上半年EBITDA录得158亿港元,是香港的2.4倍。
再以资本开支为例,和黄前6个月共计支出110亿港元,投到欧洲地区的就有76亿港元,占比高达69%。期内,香港与内地合共14.3亿港元,甚至还不如亚洲其他地区的开支(20亿港元)。
若计算资产和负债,欧洲总资产为3516亿港元,占比44.5%。单一欧洲3集团负债累计1251亿港元,若加上基建、港口和零售业务,欧洲债务总量超过集团总负债的一半。
郭家耀分析,资本开支的高低决定了公司资源投放的优先顺序,李嘉诚宁可忍受连续8年的亏损(2003年-2011年)也要继续投资欧洲3G业务,这本身已充分证明了欧洲在他心中的地位。
而高杠杆的财务投资出现在欧洲,则预示这场资产西移的过程还远未结束。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