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教授,哲学、政治学双学科博士生导师,著有《民主是个好东西》、《敬畏民意》等。
“民主是个好东西”,指的就是民主能够造福于民。民主要造福于民,其中一个前提就是社会秩序不能失控,不能给人民带来痛苦。要是民主导致国家动乱,民不聊生,腐败风行,谁还要民主?反民主的人往往拿这个来吓人。事实上,更多的事实证明,推进民主并不必然导致秩序失控。相反,从长远看,惟有民主法治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那么,如何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实现有序的民主?
1 要选择正确的方向
民主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 而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现在我们谈论中国梦,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伟大复兴内容很多,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就是高度的民主和法治。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潮流,不断走向民主是不可逆转的政治发展趋势,无论对哪个国家都如此,中国也不例外。孙中山先生曾讲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他讲的世界潮流主要指的就是民族要独立、国家要富强、人民要民主。我们讲政治文明,最主要的两个内容就是民主和法治。民主也是我们共和国的生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主要的意义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十六大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十七大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民主已经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现在我们谈论中国梦,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伟大复兴内容很多,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就是高度的民主和法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其实就是三个统一,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三者之中核心的内容是人民当家做主。“人民当家做主”是主体,“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最终也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当家做主。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不断推动民主法治,是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这是我们的正确方向。
2 要选择正确的时机
重点领域的改革不突破 非法腐败可能转化成合法特权
政治改革或民主建设滞后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果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不突破,那么更可怕的就是,非法的腐败有可能转化成合法的特权。
民主的实现有现实条件的要求,需要与社会的经济、文化条件或现实基础相适应,任何一种错位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超前了不行,滞后了也不行。超前我们有过惨痛的教训,如当年的“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政治改革或民主建设滞后同样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我们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遏制,跟我们某些体制改革的滞后是直接相关的。如果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不突破,那么更可怕的就是,非法的腐败有可能转化成合法的特权。与官员的腐败相比,其特权更可怕,因为后者的危害更为严重,而且通常不被追究。还有,官员财产公开面临的两难困境、政府公信力的下降,等等,都与制度漏洞和改革滞后有关。把握合适的机遇推进政治改革,是政治家的责任,也是政治家能力的体现,需要政治家高度的智慧和担当。其中,担当和责任比智慧和能力更重要。
3 要选择正确的路线
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 从基层民主到高层民主
在政治生活中,理想的状态是公民对各级政府都信任,但在现实中,民众是对中央政府高度信任,对基层政府信任度则偏低。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进行政治改革必须设计一个理性的路线图。我一直认为有三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是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这也是我们党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一直坚持的,民主发展要选择一条成本最小、效益最高的路径,而党内民主就是一条这样的路,党内民主事实上是从核心向外围的扩展。二是从基层民主到高层民主。中国的基层民主是可控的,代价小。一方面国家有足够的力量管控地方民主实践,另一方面基层民主直接针对老百姓,老百姓可以直接受益。在政治生活中,理想的状态是公民对各级政府都信任,但在现实中,中国与美国正好相反,美国公民是对联邦政府信任度很低;我们是对中央政府高度信任,对基层政府信任度则偏低。“基层不牢,地动山摇”,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警惕。三是从更少的竞争到更多的竞争。民主一定要有竞争,没有竞争怎么把优秀的人给选出来;我们的民主自然具有中国特色,但纵使最有“中国特色”,民主也离不开选举和竞争。协商民主当然很重要,但协商不等于排除选举。
4 要选择正确的方式
自由和平等是民主政治的两种基本价值
需要做到六个方面的平衡:既要民主也要法治,既要协商又要选举,既要自由又要平等,既要效率又要公正,既要参与又要秩序,既要权利又要公益。
选择正确的民主发展方式要做到六个方面的平衡:第一,既要民主也要法治。民主和法治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无论哪个政治学家讲到民主都离不开法治。无论是西方的经验,还是我们中国的经验,无不证明如此;
第二,既要协商又要选举。中国的民主在很大程度上确实是协商性的,这有历史传统;选举则是近代以后的产物。但既然是民主,就离不开选举,二者要结合起来;
第三,既要自由又要平等。这又是民主政治的两种基本价值,过去我们偏重于平等,后来搞改革开放对自由的价值更为强调,现在二者又处于高度的张力之中。
第四,既要效率又要公正,这两者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价值。改革开放初期,效率问题更加突出,现在公正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第五,既要参与又要秩序。亨廷顿说,政治现代化最大的挑战就是处理好公众参与和政治稳定的关系。这两者之间的张力,我们也已经明显地感受到了。现在我们就遇到了这个问题,随着社会群体利益的多元化,公民的参与需求日益强烈,想阻挡参与是阻挡不了的。这就需要有更多的和更通畅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渠道,如果没有足够的合法渠道,那么公民就势必会利用非正常的,甚至非法的渠道,那就会带来社会的动荡,民主参与就有可能失控。
第六,既要权利又要公益。权利是个人的,公民的合法权利是宪法所保障的;但我们又要公共利益,因为国家和社会是一个共同体,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之间要有一个合适的平衡。
5 要选择正确的策略
成功的改革经验要上升到制度层面
我们面临的改革任务很多,应该抓重点,选择一些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党内民主是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比如党内民主中的权力制约问题。
首先,要有总体布局,按照主流政治理论来讲,就是要科学发展,即经济的发展要与政治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等结合起来。要做好顶层设计,拿出言之有据的合理方案;要有一个协调各方利益的综合决策机构,尤其是在中央层面;政府改革应与党的改革相配套。二是继续加大试点,以点带面,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是我们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键在于,要总结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将之上升到制度层面加以推广。我们现在的很多效果很好的改革往往没有持续性,问题就在于人走政息,没有上升到制度层面。三是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我们面临的改革任务很多,应该抓重点,选择一些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党内民主是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比如党内民主中的权力制约问题,我们现在监督讲得多了,制约讲得少了,特别是对一把手的制约比较少。
总而言之,大家都担心推进民主会使秩序失控,带来社会动荡;都希望在推进民主的同时保持社会的稳定。然而,在我看来恰恰只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真正推进民主和法治,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才能使民主造福于人民。
□俞可平(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