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国家审计署公布对地方债务的审计结果,“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再度成为各届的关注焦点。随着地方的债务压力日益沉重,土地收入仍是大多数地方政府眼中的“救命稻草”。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由于近期土地市场升温,部分城市的国土部门工作人员变身“土地推销员”。
土地出让“攻坚战”
“现在一个月要成交多少幅地块,我们身上都是背着任务的。”当李立(化名)接到记者的电话时,他刚从外面回来。这位东部某省会城市国土局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最近土地市场的情况确实比年初要好很多,一部分地块要赶在7月份推出,我们现在都在忙这件事。”
对于李立来说,这一波土地出让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攻坚战”。“市里指示,土地出让工作要把握机会,并希望我们的工作能更积极一点。”李立表示,按照计划,7月份他所在的城市将供应11幅地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一倍。
“任务艰巨,有部分地块的条件不是太好,我还得出去找买家。”李立的言语间有些无奈,他告诉记者,“最近组织了两次土地推介会,但效果不是特别理想,现在的主要工作是联系开发商,推销土地。”
用李立的话来说,最近一些热点城市土地市场升温,让他所在的这个城市的市领导“有点眼热”。
“按照市里的计划,今年全年的土地收入应该不少于300亿元,现在完成了不到一半,”李立告诉记者,“所以市里现在盯我们盯得很紧。”
李立告诉记者,为了完成今年的“推地”任务,他们已经使出“浑身解数”,本该在下半年供应的优质地块出让时间已经被提前,计划在7月份出让的地块底价在原有底价的基础上都上浮了10%-15%。
“实际上,我们对出让地块设定的底价一般会比成本价高出15%-25%左右,也就是说,即便地块最终以底价成交,政府部门也会有15%-25%的收益,”李立告诉记者,“但对于市里来说,这些也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地方财政资金紧张是各地的通病。”
近期在各地的土地市场频频传出曾经暂停交易的地块加价出让,如上海青浦区3幅地块挂牌起始价一年内上涨了30亿元、北京花乡夏家胡同地块加价4900万元出让、南京浦口新城两幅地块起拍价上涨超过四成。
“从各地出现的提高土地出让起拍价就可以看出地方财政资金的窘迫,这种做法已经是各地土地部门通行的做法。”李立告诉记者。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