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杭州刮大风,医生很高兴:大风会把环境中的病毒吹走!
杭州67岁的杨先生,这几天成为浙江人关注的焦点。他4月2日因重症肺炎紧急转入浙大一院,第二天,即被确诊感染H7N9病毒。当时,他双肺“石化”,失去自主呼吸,病情非常危重。
不过,昨日,记者从浙大一院带回让人欣喜的好消息:杨先生经过医院全力抢救,正在转好!昨天有了让医护人员欣喜的自主尿液,肺部“石化”好转,还可以在摇起的病床上坐着,点头微笑感谢医生了。
杨先生肾功能良好,各个器官都“活”了
昨日一早,浙大一院负压隔离病房,聚集了多位大腕级专家:国家卫生计生委副部长陈啸宏、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院士,浙大一院院长郑树森院士,以及浙江H7N9病毒感染救治专家组成员。
陈啸宏与各位专家一起进入隔离病房,鼓励杨先生,慰问24小时值班的医务人员。“这里的医生非常敬业,医术好,你要有信心,祝你早日康复!”陈啸宏拉住杨先生的手。杨先生因为咽喉还连着呼吸机,几乎不能讲话,但他半躺在床上笑了,不停点头。
前天晚上,负压病房一个好消息让所有专家特别振奋:杨先生自主排小便5000毫升,肺部的“石化”正在好转,从片子上看,肺部透亮度高了!
杨先生的小便,这么重要?这是一个信号:说明杨先生的肾功能是好的,只要“有进有出”,循环起来,在医生看来,各个器官就“活”了。
原来,因为H7N9病毒的攻击,杨先生转入浙一时,病情急转直下,病毒“攻陷”了他的肺,造成杨先生呼吸衰竭,全身的循环系统只能依靠呼吸机和各种支持系统,命悬一线。
当时,李兰娟院士带领的救治专家组,迅速制定了治疗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营养支持、呼吸支持等。
记者清晰记得,当天深夜记者采访李兰娟院士时,她谨慎而乐观: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把杨先生“抢”回来。
昨日上午,这场大查房,就是在得知了杨先生的好消息以后召集的。查房后,专家组又对救治方案进行了微调。
医生陪聊护士喂水,家属目前还不能探视
李兰娟院士,是国家H7N9禽流感疫情控制专家组成员,这几天她成了“飞人”,杭州、北京、南京不停开会,为诊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提出临床建议。
昨日,李兰娟告诉记者,现在,专家组依然谨慎乐观:杨先生的情况有所好转,这是在与病毒的“拉锯战”中,暂时占据主动,但杨先生依然未脱离呼吸机,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杨先生的主管医生、浙大一院感染科副主任梁伟峰,这个星期只回家过一次。三餐盒饭,困了睡休息室,这几天,他的全部心思都扑在了杨先生身上。
昨日早上杨先生的检查报告刚刚出来,他逐项查看,嘴角浮起笑容。昨日下午,他照例调出杨先生的病例资料,指着指标的“V”形指示图对记者说:喏,指标在好起来,比入院时状况好。
梁伟峰说,杨先生入院后很配合,求生欲望强,医生护士24小时守着他,监测他的各项生命体征,也会经常鼓励他,给他喂水时,也聊聊天,医护人员都说,杨先生很乖,治疗都很配合。
专家治疗的秘密武器,是停用高级抗生素
医生们说得轻描淡写,其实,抢救时的果断、敏锐,无不考验着专家团队。
记者很想问问,像杨先生这么危重的情况,专家组用了什么“秘密武器”?
梁伟峰笑了,的确有“秘密武器”,但一句两句说不清楚。不过他透露,在用药上,专家组一致认定,要给杨先生“做减法”,之前,杨先生被用了大量的高级抗生素,转入浙一后,抗生素停用,转而进行抗病毒治疗、营养支持、呼吸支持等。
李兰娟说,像这样的重症患者,如果长时间不进食,肠道的菌群会移位造成更大的感染,所以坚持给杨先生胃管输送营养,可以保持他的微生态平衡。
正是这种救治策略有了“保驾”作用,杨先生到目前没有出现意外情况。
不过,梁伟峰说,这可不是简单的减法,里面包含了多位专家半辈子的“功力”和“绝学”。
昨日傍晚,梁伟峰给杨先生的老伴打电话,告诉她当天的情况。“隔离病房不允许家属探视,我知道他们很着急,所以每天都打电话,让他们放心。”
昨日的大风把医生办公室的窗子吹得“哗哗”响,梁伟峰说,大风是利好消息,可能会把环境中的病毒吹走呢!
(记者 王蕊)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