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图书馆遇冷 七成受访者表示不明操作流程
作为武汉市政府2012年的十件实事之一,当年12月26日,25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在三镇街头正式启用。如今,半个多月过去了,有多少人在这里借过书?上架图书是否令读者满意?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来自武汉市图书馆统计数据显示,从去年12月26日至今年1月10日,25座街头自助图书馆共接待读者1306人/次,流通图书3686册/次,每台机器平均每天成功接待3.2位读者(借书或还书)。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对不少市民而言,自助图书馆仍是一项有待了解的新事物。
记者目击
网点半小时仅1人借书
前日下午6时30分,武昌水果湖步行街行人如织。记者来到步行街入口处的自助图书馆前观察,有多位市民在馆前观望,但直到6时50分,才有一个女孩停下脚步点击“借书”键。女孩姓朱,家住附近张家湾小区。
记者看到,小朱熟练地将证件贴近“读者证识读区”扫描并输入密码,从界面左侧的图书分类列表中,点击表中的书名。只听服务机发出“嗡嗡”的机械声音,随后一本《艺术欣赏概论》送了出来。
小朱介绍,此前,她要乘车去武汉图书馆借书还书。自助图书馆开通至今,已在这台机上借了5本书,“不用再跑汉口了,更方便的是可以在各网点通还。”
然而,半小时内,小朱是唯一一位在该网点借书的读者。记者发现,这种情况并非特例。上周,记者走访汉口三阳路江滩、硚口公园、辛家地、循礼门等8处街头自助图书馆,均以不同时段的半小时为单位,查看者均不超过10人。而在这些人里面,总共只有1个人借书。
原因探析
七成受访者不明操作流程
每一台自助图书馆可存近500本图书供外借,还开通了无线WIFI服务,可依托武汉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进行下载和阅读服务。如此功能齐全的自助图书馆,为何没能赢得热情回应?
前日下午,记者在吉庆街、湖北剧院和雄楚大道欧亚达的3个自助图书馆前,分别随机采访了60位市民。其中,42位市民表示路过时看到过,但没有借过,主要是因为不懂操作;有10名市民使用过;有8位中老年市民只听说过。在雄楚大道自助图书馆前,张晓告诉记者,开馆次日就拿着武汉通来借书,到了才发现卡里钱不够,需充100元作为押金,只得作罢。
图书不对口味,则是自助图书馆人气不旺的另一主要原因。走访中,一半以上市民表示,书目比较杂,建议增加文学、社科类经典图书量。据悉,目前借阅最多的是文学类书籍。
“老百姓对其了解有个过程。即使是在深圳、东莞这些自助图书馆运行比较成熟的城市,也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武汉市文化局副局长朱进说,对自助图书馆暂时人气不足有心理准备。
在朱进看来,建自助图书馆并不仅仅是把图书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就完了,而是应该以自助图书馆为平台,围绕某一社会热点,为市民推介甚至配制书单,开展各类主题式荐书、读书活动,由此引发老百姓的阅读兴趣和需求,让他们真正看书、爱书。
应对策略
进社区普及操作方法
“自助图书馆工作正处于摸索阶段,”武汉市图书馆副馆长张颖指出,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宣传推广工作,让更多市民了解,尤其是中老年人。
据悉,武汉图书馆即将培训一批服务推广人员,进社区讲解其功能和用途。
“一旦市民会用自助图书馆了,来借书的人就会多起来。”以查找心仪书目为例,张馆长支招,“机器检索屏有一项检索功能,点击想借阅的图书类别,屏幕上立马就会显示出可供借阅的书目清单。”
工作人员还透露,将根据各馆借阅数据,适时调整图书资源。比如,市民之家附近的自助图书馆,其借阅人群主要是在那里工作的公务人员,图书馆将增加政策类、法律类图书比例;三阳路江滩自助图书馆,周围锻炼的老年朋友比较多,会适当增加保健养生和厨艺类图书比例;在一些中小学周围的自助图书馆,则会适当增加教育教辅类图书。“图书数量达到一定程度,规模效应就会产生。”朱进说。据悉,武汉市今年还将新建25座自助图书馆。(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刘光明宝 汪彤)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