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调查称居民反腐信心较去年略上升

2012-12-20 07:27 来源:京华时报

  昨天,中国社科院第二部反腐倡廉蓝皮书——《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2》在京发布。蓝皮书称,今年一项调查显示,近60%的城乡居民对今后5-10年中国反腐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信心,与去年相比略有上升。

  课题组开展了“反腐倡廉建设成效社会评价”城乡居民入户问卷调查和对专业人员、企业管理人员、机关干部等专门人群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党和国家惩治预防腐败的努力程度和总体效果给予肯定,77%的企业管理人员和76.3%的专业人员认为党和政府惩防腐败“非常努力”或“比较努力”;72.2%的普通干部认为所在地区或部门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解决得“好”或“比较好”。

  专业人员认为“学校乱收费、高收费”等问题经治理已经“明显好转”和“有所好转”的比例为62.9%。

  蓝皮书指出,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认为中国当前腐败现象“严重”或“比较严重”的城乡居民虽然较2011年有所下降,但比例仍然较高。

  反腐态度

  反腐“麻木感”不可忽视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反腐败问题高居前列。因价值观、评判标准和地位利益不同,不同社会群体对于腐败现象的主观感觉出现差异:不仅有对腐败的“痛感”,还出现了“麻木感”。

  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理事长李秋芳指出,有“痛感”者,持有对廉洁标准的坚守和清廉风气的向往,信奉公权力源自人民且服务于人民的基本价值观,对于滥用公权牟取私利的腐败现象敏感而痛恨,也有极少数人把自己感到不如意的事情都归咎于腐败而产生腐败泛化心理。

  有“麻木感”者,有“只要经济发展了有些腐败也算正常”的过度宽容心,而当“自己有事要办”时也可能加入到不当交易的行列中。李秋芳指出,社会对于腐败状况的感知评价和行为选择是反腐倡廉建设必须观察的“晴雨表”。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社会对腐败现象存在的“宽容心”和“麻木感”,要清醒地认识和防范腐败病毒蔓延扩散的风险。同时应该高度重视百姓对腐败现象的“痛感”,将其作为对腐败分子的巨大压力。

  热点回应

  反腐井喷难说贪官增多

  近期,通过网络曝出的贪腐问题激增,呈现井喷状态,引发公众思考:是贪官越来越多还是反腐力度加大?对此,监察部副部长于春生表示,“贪腐官员不好讲越来越多,因为我们现在发现的有些案件并不是近期产生的,可能是前几年或十几年前发生的一些案件,到现在才暴露。”因此得不出力度越大官员腐败就越多的结论。他指出,这种现象应该理解为我国的反腐败力度加大了,舆论监督加强了,国家这方面的政策更加重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于春生在研讨中指出,有效治理和预防腐败需要创新和智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要敞开大门欢迎专家学者调查研究。

责编:王涛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