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国防务专家网报道:虽然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服役大大鼓舞了中国军队的士气,但是该航母的未来前景却并不乐观。报道称,中国航母主要面临两大挑战,即作为一个单位独立行动和打造航母战斗群。其中,最大的挑战在于航母舰载机的生产与飞行测试。而且,中国还没有让其飞行员接受在航母上起降的训练,再加上由于缺乏可用平台、教练机以及适当的国际合作,中国飞行员短期内恐怕很难获得这方面的经验。
报道称,2012年8月28日,中国首艘航母开始进行第10次海试。当时,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公布了这一消息,它援引中国军事专家的推测称,这艘长304米、宽37米、排水量为58,500吨的航母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进入海军服役。
在此之前不久,2011年6月,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才正式公布了该航母已做好处女航准备的消息。中国发展航母与其国民骄傲、国家威严以及国际上“必须有”的需求(当时在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中国还没有航母)存在显而易见的联系。《解放军日报》的一篇文章也指出:“半个世纪以来,一些并非足够富裕的中国邻国也拥有了航母。”
与此同时,一位中国战略家趁机指出,虽然美国航母已经成为了美国霸权的象征,但中国即使建造了自己的航母舰队也不会这样做。之后,媒体的社论与文章便开始热议中国航母的命名,其中一篇报道推测该航母可能会被命名为“辽宁”号,而且现在已经成为了事实。
近十年来,世界各地的战略群体一直都在讨论中国航母项目的发展,包括航母的确切本质、未来展望、对地区安全的影响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意义。不过,2011年8月,当中国航母首次进行海试时,中国国防部明确表示:“该航母仅用于科学研究、实验与训练。”
航母舰载机生产与测试成最大挑战
报道称,中国航母的翻新工作要经过三大阶段:能够漂浮、能够移动以及能够作战。围绕中国航母10次海试(特别是2012年5月连续进行的三次海试)以及第九次海试持续25天的初步分析清楚地表明,该航母已经通过了“能够移动”的第二阶段。在此期间,中国媒体猜测Sukhoi-30战机可能会在一次海试中,进行环飞并在航母斜角飞行甲板上降落。该步骤包括飞机“低空复飞”模拟降落,而这样做无疑已经验证了诸多方面的舰基飞行技术,包括人员、材料和程序。在航母能够“漂浮”并“移动”后,最后阶段便是实现“能够作战”的目标。不过,在将航母转变为典型作战机器的过程,存在主要挑战。
这些挑战可以粗略地分为两个,即开展独立行动和打造航母战斗群。其中,最大的挑战在于航母舰载机的生产与飞行测试。尽管自2010年底以来,中国的歼-15(据信通过仿制俄罗斯苏-33而来)一直在进行飞行测试,但其性能似乎受限于中国国产发动机的可靠性。
而且,中国还没有让其飞行员接受在航母上起降的训练,再加上由于缺乏可用平台、教练机以及适当的国际合作,中国飞行员短期内恐怕很难获得这方面的经验。而要想通过自学来获得这种高度专业化的技术,或许会大量损耗珍贵的飞机与飞行员。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印度海军虽然拥有50年操控航母的经验,但是继续开展航母相关工作以及新翻新“维克拉马蒂亚”(Vikramaditya)号航母飞行试验方面,印度海军仍旧非常谨慎。
此外,在下一个阶段将航母整合到航母战斗群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包括与解放军其他支援力量联合行动的挑战,而且应对挑战并不简单。不过,北京可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严重限制——它已明确表示该航母只会用于“科学研究、实验和训练”。
然而,即便前路艰难也不会改变中国已在一意一心追求刘华清上将于20世纪90年代所设立蓝图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知远 北风)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