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央部委“三公经费”情况(部分)
截至19日19时,中国地震局、审计署、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92家中央部委在其网站上公开了2011年度部门决算及“三公经费”等情况。
这是中央部门继去年首度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之后,第二次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情况,并首次分部门公开行政经费。
与去年相比,今年公开有哪些特点?百姓如何评价?未来我国“三公经费”公开之路将如何完善?据新华社电
特点一 一天公开90多家,公开更加迅速集中
与去年中央部门首次公开“三公经费”持续时间较长不同,今年各中央部门在19日当天“爆发式”集中亮相。截至19日19时,已有92家部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开了部门决算及“三公经费”等情况。
按照有关规定,今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2011年中央决算后,财政部要在20日内批复中央部门决算,中央部门收到财政部批复后陆续向社会公开决算。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今年中央部门是在收到决算批复后向社会公开决算等相关信息,公开更加迅速集中。
“同时同步集中公开,并且大部分出现在部门网站的显著位置,中央部门今年公开的态度更值得肯定,更显规范与及时,有助于公众更好了解情况,化解疑问。”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
特点二 亮“细账”,更好地让百姓了解和监督
查看已经公开“三公经费”的部门网站,一系列细化公开的举措引发关注。
“与上半年公开部门预算一样,此次各部门决算公开不仅统一了格式,而且内容更加细化,普遍增加了部门职能、机构组成等说明性材料,有的还提供了一年来的事业成效,更方便公众对比了解情况。”白景明说。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在“三公经费”细化上亦有突破,比如详细说明了与“三公经费”支出相关的车辆购置数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和公务接待等情况。
此外,今年相关部门在决算公开的文字说明中增加了名词解释,对预决算、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专业名词进行了说明,对“三公经费”、行政经费的概念进行了解释。
特点三 行政经费首次亮相
除了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今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的表格也由2张增加到6张,内容更加全面。
与去年相比,今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一大亮点是各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行政经费首次向社会公开。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