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新华社记者周英峰、刘铮)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11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中央项目投资增长31.8%,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5.4%,增速分别比前10月加快2.2个和3.1个百分点。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从10月份开始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确定了今后两年总额达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11月份的投资数字表明,政策效应已开始显现。我们有理由相信,4万亿投资计划将推动中国经济平稳前行。
扩大投资正是应急之需
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和蔓延,我国经济受到的影响日益严重。11月的经济数据显示,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利用外资金额大幅下滑,工业增速连续显著回落,我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更加严峻。
当前,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由于外需显著减少导致出口大幅下滑,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为负数;虽然消费连续9个月保持20%左右增速,但短时间内很难大幅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外需减弱不以我国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受收入预期等因素影响,消费继续保持目前较高增速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最立竿见影的方法就是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中国国际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张其佐说。
今年以来,我国名义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水平,但受上半年投资品价格持续高涨的影响,投资实际增速有所下降。同时,工业利润增长趋缓,房地产投资明显减速等因素,都不利于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
统计显示,前11月中央项目投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有所加快,但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8%,增速比前10月回落0.4个百分点。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日益加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成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专家指出,中央果断决定加大投资力度,实施4万亿的投资计划,是在短期内实现保增长目标的应急之策。
推动经济增长可以预期
根据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今年四季度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未来两年中央、地方和社会投资预计将达4万亿元。目前,1000亿中央投资已全部下达。
投入4万亿实施十项扩大内需政策,投资规模和力度之大历史罕见,彰显中央力保增长的信心和决心。中央扩大投资的决策,也得到了各地政府的积极响应。仅广东省就宣布将在未来5年内投入2.37万亿开展“新十项工程”建设。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在统计数据上已开始看到变化。除中央项目投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加快外,11月份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6.5%,增速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这“预示着投资增长将会加快。”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说。
专家指出,4万亿投资只是全社会投资的一部分。去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13万亿,今年将超过17万亿,明年将达20万亿左右。仅未来两年4万亿投资,“大体上可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说。
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带动经济平稳度过亚洲金融危机。专家指出,与1998年相比,我国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更加雄厚,国内市场空间和内需潜力更为巨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更为明显。“未来三五个月后,4万亿投资的作用就会开始显现。”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说。
用好用对政策最为关键
中央决定安排4万亿的投资后,海内外有些担心,认为扩大投资可能会面临产能过剩、银行坏账增加等风险。同时,社会上也存在资金能否安全使用的疑虑。
专家指出,近几年我国一直把抑制投资过快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加大投资力度并不意味着要重复过去高投入、低水平的建设,更不能让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卷土重来。
据了解,国家确定的4万亿元的投资方向是民生工程、“三农”、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生态环保、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的投资,更没有‘两高一资’的投资。”张平说。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重大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专家指出,这再次明确了4万亿元振兴经济方案的方向。
为加强对投资的督促检查,中央有关部门组织了24个检查组分赴各地,严防新增投资用于“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项目,严防截留挪用、滞留不用和浪费建设资金。
“在经济困难时期扩大投资,需要提高公共投入的效益,需要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渠道,更要考虑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张晓晶说,用好4万亿的政策,我国经济既能实现短期内平稳增长,又能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