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新华社记者白瑞雪、巩琳萌)以天马行空的优美姿态,3位属马的航天员绘就了中国2008年金秋最美的画面。
当神舟七号升空的烈焰撕破戈壁滩的夜幕,当翟志刚在飞船舱外的茫茫太空中留下中国人第一个足印,当翟志刚和同伴刘伯明、景海鹏在遍地金辉的内蒙古大草原上向全国人民致以太空归来后的第一个军礼……68个多小时的中国第3次载人航天飞行中,这一幕幕,凝结成了中国人永恒的记忆。
巨大的体力消耗,让3名航天员返回后每人体重下降了3-4公斤。然而,在10年的训练和更长的成长路上,他们付出了更多,更多。
翟志刚:十年砺剑 考上飞行学院后,翟志刚每个月12元钱的津贴只留下2元,其余全给母亲寄了回去。
儿时家庭生活困难,是母亲用卖炒瓜子挣来的钱,供他上完了学。高中3年,每天晚上补课的翟志刚口袋里总是装着一小截蜡烛头,上课时用了蜡烛,一下课马上吹灭,用纸包起来……
或许正是少年时代饱尝的艰辛,让翟志刚从不言苦累。 从神五到神六,“人气”极高的他两次入选梯队,却两次与飞天失之交臂。
“3次进入梯队,我非常自豪。前两次虽然都没有上天,但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去执行任务,跟我自己执行任务是一样的。”翟志刚说,“从神五到神七,我训练更加刻苦,更加投入,我相信,尽力了,就无怨无悔。”
从低压舱训练到模拟失重水槽训练,神七任务的训练中不乏风险。翟志刚曾在2008年3月的一次水槽模拟出舱训练中遭遇氧气瓶漏气的险情——他按照应急处置预案从容应对,最终有惊无险。
在翟志刚看来,最大的难题不在于危险,而是日复一日重复性的训练。
“如何调整心态应对每一次重复的训练,保证每一次都有良好的、稳定的状态,从而达到训练效果,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翟志刚说。
从10年前入选航天员大队起,中国航天员接受了8大类58个专业的训练,被称为上天的“58个阶梯”。在这阶梯上迈出的每一步,翟志刚和同伴们都刻骨铭心。
终于,翟志刚在第3次入选载人航天任务梯队后,登上了飞向太空的神舟七号。
“从舷窗望出去,地球非常真切,太空无比深邃,流星常常成排成排从我们脚下划过,我闭上眼睛,感觉像躺在摇篮里……”翟志刚回忆说。
然而,在美丽的太空中执行任务的航天员并不轻松。进行出舱前的在轨训练时,翟志刚忙得忘记了吃已经加热好的食物,训练一结束,疲惫的他就睡着了。
出舱前的几个小时里,刘伯明和景海鹏轮流值班,全力保证翟志刚休息。飞船即将返回的时刻,地面值班的聂海胜一次次与翟志刚交流怎样判断脱伞、着陆。
作为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翟志刚深知,是全体航天员和全国人民,支撑着他在太空中走出了中国人的第一步。
刘伯明:天道酬勤
对于刘伯明爱钻研的劲头,他的黑龙江老乡翟志刚深有感触:“别人问一个为什么,他要问两个为什么。”
从儿时起,刘伯明就是如此。小时候,他特别爱拆东西,把家里最值钱的东西——收音机也给拆了。父亲很生气,但是转眼发现他又把收音机组装了起来。
刘伯明就读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只开半年,也没有正规的英语老师。中考时,他的英语成绩是零分,却凭着其他科目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并从此在英语学习上格外下功夫,走路、干活都在背单词。
1985年3月,空军飞行员选拔,全县仅刘伯明一人入选。毕业后,他分配到空军某训练基地,成为一名歼击机飞行员。3年后,他又以高超的飞行技术,飞上了中国空军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
进入航天员队伍后,刘伯明曾因流利回答一名教官10个刁钻的专业问题,从此被这名教官“免提”,并获得了“小诸葛”的绰号。
一次飞行中,刘伯明驾驶的飞机在降落途中遇到强大气流,无法下降。他沉着冷静,在空中盘旋了40多分钟后,最后克服种种恶劣条件迫降成功。
神六任务中,刘伯明入选了梯队。虽然最终没能上天,但他和其他战友们一直在地面值班,陪同在太空飞行的费俊龙和聂海胜。
刘伯明说,这10年里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因为每天的学习和训练都有收获,从来感觉不到苦和累。
神七飞行,刘伯明紧张而又自如。
“舱门一打开就报火警,我的心情相当复杂。一次次检查,没有问题,心里这才踏实了。”刘伯明回忆说。
人们并不知道的是,当时,刘伯明还对翟志刚说了一句话:“如果起火,我们也许就回不去了。不要想别的了,按照程序继续吧,把我们该干的活继续干完。”
景海鹏:最佳搭档 同刘伯明一样,景海鹏也曾是神六乘组梯队中的一员。神七飞行中,就在翟志刚与刘伯明配合出舱时,景海鹏已在返回舱里连续值班了10多个小时。
“我们是亲密无间、生死与共的战友和最佳搭档。”景海鹏说,我们各有分工,但“1+1+1”远远大于3。“这10年里,我们每天吃饭都是面对面,训练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玩在一起,不用说更多的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彼此都明白了。”
就在景海鹏专心值班的时候,从轨道舱飘下来一个已经加热的火腿和一袋米饭。“给你来袋热乎的。”听到同伴们的声音,景海鹏说,那种感觉挺激动的,心里也是热乎的。
教员们都说,景海鹏有股不服输的劲儿,自我要求特别严格,不仅自己经常“开小灶”,还拉着战友们加班加点。
“飞行员和航天员都没有捷径,坚持是唯一的选择。”景海鹏说,“我理解,航空与航天最大的区别在于,航空可以99分,航天必须100分。航空的错误可以弥补,航天无法弥补,航天员必须做到‘零失误’。”
景海鹏出生在山西运城农村。小学5年级时,小海鹏喜欢上了打篮球,因为个子矮,打不上主力。他刻苦训练,最后靠准确的投篮技术成了队里的篮球明星。
景海鹏说,通过打篮球,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谁也不比谁差。
1985年,景海鹏考上航校。
这是空军招收的第一批大学本科飞行员,对文化和体能学习要求很高。景海鹏入学不久,就碰上难题——游泳。游够50米才算及格,否则就有被淘汰的可能。
景海鹏是“旱鸭子”,从没下过水。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考试那天,他竟然一夜之间学会了游泳,而且连续游了200米,达到优秀成绩,当场获得参军后的第一个嘉奖。
1997年儿子出生时,两个月里都没有名字——景海鹏坚持要等到航天员入选通知到达后再取名,因为他坚信自己能够入选。两个月后,他果然等来了通知书,孩子也由此得名“景宇飞”。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