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速度之后,在政府部门服务和民众需求之间,扫清一切门槛,实现“零距离”对接
本月下旬,包括15个区县和中关村管委会在内的20余个政府部门有望开通微博,使得北京市全部16区县在微博上“聚齐”,形成可以相互关联的微博群。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王惠透露,将组建专门团队经营微博,同时还将建立微博人员考核机制,从发布信息的条数、互动性等方面考核“官微”,以适应政务微博的发展大势和社会公众的期待。(12月6日《北京日报》)
种种迹象表明,政务微博正在从零敲碎打、各自为战,开始转型为团队化、专门化、标准化运营,“集团作战”。从11月17日“北京发布”上线,到现在区县集群呈现,组建专门团队经营;从“北京发布”上线,到上海发布等一系列账号陆续登陆,“政务微博”的成长,的确堪称“微博速度”。民众对此热情高涨,给予很多期待,据6日中国网报道,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的政务微博遭到网友的热情围观,大家通过对比,查找问题,提出大量建议。
就形式而言,电子政务,或许真的跑步进入了微博时代。但形式的进步,不能代替内容的进步;平台的搭建速度,还不足以和服务水平的提升速度直接画上等号。回看政府与民众交流的“工具”:最初通过写信,设立市长信箱;后来有了电话,大家对市长热线激动过;后来有了电子邮箱,大家对电子速度激动过;后来有了论坛,大家对发帖互动激动过;后来有了即时性的政务互动平台,大家又对随时留言激动过……扪心自问,技术的改进,真的带来了民众与政府部门的“无障碍”沟通吗?姑且不说堵门上访屡见不鲜,单就是动辄“没工夫跟你闲扯”之类的回帖,就把人雷得无言以对。所以,当政府开始划拨专门人员、通过专门经费保障微博运行之时,人们更加关注的是:这些新形式、新手段到底能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
有速度还要有温度。据新浪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初,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经超过18500家,其中政府机构微博9960家,个人官员微博8628个,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也就是说,平台早就建起来了,遗憾的是,清华大学研究发现,八成又“聋”又“哑”,自言自语。有的雷语不断,有的脾气火爆,对待批评意见动辄火冒三丈,有的数日没反应,还有一些貌似活跃,又是推荐菜谱,又是发布“淘宝体”或“凡客体”的公告,会“卖萌”、够幽默,但通过微博真正与网友互动的并不多,听取网友意见、接受网友投诉的更少。
以这次被高度赞扬的“北京发布”为例,网民也发现了不足之处,有时一天没有微博更新,有的信息没有实际内容,远远不能满足饥渴感。从网民的反应来看,大家的要求目前还是很低的:只要能够及时响应、说话客气一点、发布主动一点、内容服务性强一点,都会给予高度评价,甚至一条“大风降温出门注意加衣保暖”的提醒,就能得到赞声一片。由此可见,在实现微博速度之后,大家先要看到一些微博温度——消除和民众的距离感,不是为了微博而微博,而是为了服务而微博。
民众有热情,政府有积极性,这事儿没理由做不好。我们期待速度之后,是温度的提升,真正拉近和民众的距离。在政府部门服务和民众需求之间,扫清一切门槛,实现“零距离”对接。要做到这一点,恐怕就不仅仅是内部考核微博人员的机制了,更需要建立渠道,让网民参与考核政务微博的运行质量。唯有如此,有速度的微博之上,我们才能感受到更多的温度,才能期待中国电子政务的进步程度:有形式、有内涵、有质量。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