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集纵论古村落保护,对保护领域内的咄咄怪事直言——— 莫让千城一面悲剧再现乡村
羊城晚报梅州讯 记者邓琼报道:“全国古村落工作经验交流会暨第二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讨会”于3月20日至22日在梅州和汕头举行。一批知名专家、民间人士对当前保护领域内的咄咄怪事直言进谏。
冯骥才:从千城一面到千村一面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因故不能亲赴梅州,他在“书面发言”中谈到:“在中国城市改造中出现的‘千城一面’文化悲剧,很可能在广大农村中再现。古村落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它不仅有精美和独特的建筑与大量珍贵的物质遗产,还有那一方水土创造的口头与无形的文化遗存。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在村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在村落。可以说,非遗的载体在村落里。如果村落荡平,其文化不就会立即烟消云散?我们十年来所调查、挖掘、整理出来的非遗不又重新面临消亡,我们不是又回到抢救的原点上?”
宋兆麟:毁灭性政策毁传统文化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宋兆麟凭着自己长达50年的“田野调查”,认为中国古村落遭遇破坏,与某些地方推行的一些不高明的“毁灭性”政策有关。他举例道,海南的黎族住在船型屋(茅草房)内,其中保留许多黎族传统文化,但当地官员认为茅草房太落后,就硬让他们拆毁茅草房,搬到砖瓦房里住,结果,大量黎族传统文化被摧毁。
黄淼章:古村落或将沦为握手楼
广东省文史馆史学院院长黄淼章说,现代化生活与传统文化的矛盾使广州古村落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村民对现代城市生活方式和品质的合理追求,对原有居住环境的不满意构成了古村落保护的内部矛盾。他以花都三华村为例,这个村建于北宋,至今有900多年历史,最古老也最有价值。由于地处花都闹市区,三华村正在被城市化浪潮吞噬,大有沦为“握手楼”林立的“城中村”的危险。
刘华:淡化宗族观念也是破坏
中国民协副主席、江西省文联主席刘华说,保护古村落应尊重传统的民间观念。他说,相对于那些没有生气的“空心村”,或者大红灯笼高挂的旅游区,要分外珍惜真正的传统的民间观念,如宗族观念、风水观念、民间信仰等。不少地方对祠堂进行清理,通知各族不得改建新建,全部改为夜校等,一些被保护的古村落中的传统文化空间被文体活动、文教场所所占用,或抽空了传统祭祖内容,成为空心表演形式,这其实也是一种破坏。
顾森:保护两脉不能说是迷信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顾森认为,古村落保护特别要保护好“两脉”,即文脉和龙脉。文脉指这个古村落的人文传统、礼仪传统、民俗文化传统等,龙脉即通常说的“风水”,凡涉及风水的林木、峰石、山水、津渡、桥梁等都不可轻易破坏。他说:“保护好两脉不是一个方法问题,而是一个文化品格问题。”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