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奢侈品协会日前发布华人春节海外奢侈品消费的监控报告显示,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境外奢侈品消费累计达72亿美元,同比增长28.57%,远高于年前预期的57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去年和前年春节,中国人在境外奢侈品消费额分别为56亿美元和49亿美元。
报告指出,春节期间,中国消费者分别占据了欧洲奢侈品市场销售总额的62%;北美奢侈品市场销售总额的28%;港澳台奢侈品市场销售总额的69%。与此同时,境内奢侈品消费总额仅为17.5亿美元,占境内外销售总额不到20%。
发展速度超过预期“全球第一”或在今年实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奢侈品消费在我国已渐成趋势。”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系主任洪涛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境游,我国旅游长期形成的习惯是旅游与购物并存,甚至购物是首要位置,游览休闲其次。
事实的确如此,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26亿美元(尚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
这样的发展速度着实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两年前有关人士预测“中国将在2015年超过日本成为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的时间表,也将很快被打破。
日前,战略咨询公司贝恩公司发布《2011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称,2011年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增幅达25%-30%,市场规模首度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照此速度发展,中国有望在2012年,在奢侈品贸易和消费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
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首席执行官欧阳坤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世界几大奢侈品巨头已经开始针对中国重要假期提前做准备,不管是门店管理、货源量都充分预留,他们也会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促销政策。
国内外价格差品牌商在“作祟”?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即对比境内外奢侈品消费,境外消费总额已然达到了境内的三倍之多。一些人将其归结为国内税负偏高,造成境内外价差过大。
对此,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年会”上指出,奢侈品价格偏高的原因有三点:首先,中国有一定的关税,而部分海外市场和特别行政区是没有关税的。其次,我国的高档消费品销售体制及分销体制刚刚建立,层次多、费用大,致使高档消费品进入中国的整体交易费用偏高。第三,区域促销手段存在差异。特别是金融危机后,西方的产品在其所在国家为了促进消费,进行了折扣和降价处理,而中国市场一直平稳。
“关税下降,并不代表品牌价格也会下降。”欧阳坤说。在他看来,国内奢侈品价格高企,还是品牌商在作祟。品牌商利用高价噱头吸引顾客,因为他们深知就算不降价,仍然会有大量“粉丝”。
此言非虚,有报道称,虽然进口化妆品关税从2012年1月1日起下调,但调查发现化妆品价格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上升。
“说来也怪,我国消费者对于普通商品能做到款式不全、价格高,就去购买其他品牌商品;服务不好,就换到好的一家。但到了奢侈品,这些理性选择都消失不见了。”欧阳坤说,“国内外奢侈品销售服务差别的确很大。”调查显示,45%的奢侈品消费者认为出国购买奢侈品是心理感受,享受真实的原产地货品和本地服务。
对于如何能使购买力回流,欧阳坤表示,关税只是购买因素中的一方面。“国家应改变现阶段国内奢侈品消费环境,促使品牌使货品全球化,这样就能解决国内奢侈品款式不全等劣势。将降低关税与价格制定捆绑,缩小国内外价差,制约品牌在降关税后提升价格。”欧阳坤说。
前所未有的“礼品化”应回归消费本质
有媒体曾这样描述国人对奢侈品的购买热———“成群结队的购物者专程飞去伦敦、巴黎、纽约,奢侈品店铺和柜台前挤挤挨挨抢货,像买萝卜白菜般爽气的中国消费者,向世界实实在在地演示了一把‘中国式富裕’。”
洪涛直言,现阶段我国奢侈品消费,不是为使用而消费,而是为消费而消费。
“奢侈品的价值更多的是务虚方面,而不是务实。”欧阳坤表示,奢侈品原材料成本很低,只占到其成本的10%到15%,但品牌价值很高。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最重要的是购买它的品牌价值。
“奢侈品消费在国内已经从物质消费上升到精神消费,多是利用奢侈品来显示地位、身份,或是弥补心灵上的空虚状态。”欧阳坤说,“奢侈品对中外购物者来说所体现的作用不同,外国人购买奢侈品多是理性消费,只会选择自己用的商品。但国人不一样,有时一人会买三四个、四五个相同款式的包用来送礼,这也是国外前所未有的。”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