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中,黄跃远以身作则,冲锋在前 吴晓霞 摄
黄黄跃远始终用自身形象带动战士 吴晓霞 摄
黄跃远在给孩子们讲雷锋的故事 吴晓霞 摄
入伍13年来,黄跃远所获荣誉证书、奖杯摆满了整张桌子 吴晓霞 摄
映象网讯(实习记者 王宽 文 通讯员 邵启亮 鲁宪甫 翟晓伟)河图洛书开天地,人杰地灵定乾坤。悠悠千载的河洛大地自古就是华夏子孙建功立业的地方。
黄跃远,武警河南省总队洛阳市支队洛宁县中队代理排长,入伍12年来积极进取,屡受嘉奖。
1983年7月,黄跃远出生在鲁山县下汤镇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因父母离异,他由奶奶抚养长大。
“我是靠乡亲们的帮助,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黄跃远说。2002年12月,为减轻家里的负担,也为回报乡亲们的恩情,他选择了成为一名武警战士。
从“软面条”到“硬汉子”
2003年新兵训练开始时,黄跃远因为基础差,各项排名都很靠后,经常拖班里的后腿,被战友们戏称为“软面条”,周围的人劝他:“以你的能力素质,下到中队后绝对适应不了,最多也只能到后勤班喂喂猪、种种地。”
黄跃远心里不服,从此,他就开始了“自虐”式的训练:每次5公里越野,他都在腿上绑上3公斤~5公斤重的沙袋,再背上3公斤重的砖块;入夜战友们睡觉后,他会再做30分钟俯卧撑;除夕夜里,别的战友都在给家里打电话,只有他在训练场上练擒敌拳……
终于,黄跃远在新兵训练结业考核时取得全优成绩,获得“十佳新兵”称号,他也由战友们眼中的“软面条”成长为“硬汉子”。
群众眼中的“活雷锋”
“只要我们甘于付出,哪怕只是一点一滴的爱,站出来的人多了,就能点亮万家灯火。”黄跃远在日记中是这样写的,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做的。
2003年,第一次回家探亲时,黄跃远得知同村的七旬老人黄汉山行动不便,便在探亲期间每天帮老人挑水做饭、砍柴修屋。归队前,黄跃远又给老人家送了200元钱,并委托亲戚照顾老人。
除了照料需要帮助的老人,黄跃远还经常看望福利院的儿童,并资助了多名贫困学生。
2011年,常到洛宁县儿童福利院义务劳动的黄跃远,得知国继华、国继宗姐弟俩母亲失踪、父亲重度残疾的事情后,主动照料他们的学习、生活,并提出资助姐弟俩。经过黄跃远几个月的努力,姐弟俩的脸上终于绽放出久违的笑容。
“要不是黄跃远,国继华姐弟俩不会这么快从阴影里走出来,他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活雷锋’。”洛宁县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李小娥说。
能打胜仗的“尖兵”
黄跃远曾参加抗洪抢险20余次,40多次参与处置各类违法犯罪行动,每次都能圆满完成任务。
2012年2月22日凌晨,一次代号为“拂晓行动”的抓捕行动在洛宁展开,黄跃远带领几名战士,奉命抓捕一名外号为“泥鳅”的犯罪嫌疑人。
到达现场后,他们发现嫌犯藏匿处卷帘铁门紧闭,近3米高的院墙上设有铁丝网,翻墙难度极大。为避免打草惊蛇,黄跃远果断制止了手下战士强攻的请求。细心的黄跃远发现卷帘门下方水泥台有些松动,他急中生智,用破拆工具撬开水泥,拉开门栓,夺门冲进屋内。“泥鳅”从睡梦中惊醒,从枕头下操起一把砍刀反抗,黄跃远闪身进步,卷腕夺刀,把嫌犯死死按在床上,成功其抓获。
“武警洛宁县中队和洛宁县公安局是好朋友,很多行动都会并肩战斗,黄跃远留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有勇有谋,屡立大功!”提起与黄跃远并肩同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的往事,洛宁县公安局局长助理段逢彩赞不绝口。
一路辛苦,一路芬芳。12年来,黄跃远先后被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提名奖,被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青年联合会表彰为第十六届“河南青年五四奖章”,被武警部队表彰为“标兵教练员”、“优秀教练员”、“模范团干部”,被武警河南总队表彰为“十大标兵教练员”、“优秀执勤哨兵”、“训练能手”,被洛宁县评为“十大杰出青年”,他还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兵”,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