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夜市的繁华 将要搬到的场地
开封复建鼓楼,夜市从此搬迁
历史是壶老茶
1978年:
鼓楼夜市开始出名
上世纪80年代:
这里产生了开封第一代个体户
上世纪90年代至今:
游客增多,鼓楼夜市名扬海内外
□首席记者周斌实习生李梦龙李骁晋徐方方文图
开封市将在鼓楼广场按原比例复建鼓楼。为此,相关部门决定,4月15日起至22日,鼓楼夜市将全部搬迁至鼓楼广场西200米的一处封闭经营场所,并全天候开放。
【一个场景】
热闹场景流动30年
4月13日下午5点40分,开封市中心鼓楼广场,人车涌动,川流不息。
“让一让!走走走!”伴随着一声声急促的吆喝,200多个摊位的商户推着自家的小吃车,从四面八方的小胡同中拥出,渐渐汇集在广场周边的马道街、书店街、寺后街、鹁鸽市。
下午6点,夜市小吃摊正式进场。霎时间,小吃车蜂拥而入,迅速赶到自家位置。商户们卸下桌椅,麻利地摆放整齐,铺上桌布、扯上电灯,随后拿出食材,点上炉火,开始煎炒烹炸。短短20分钟,200多个摊位全部就位。
“来,坐吧,里面有位儿!”商户们热情地招呼来往的路人,黄焖鱼、大闸蟹、火爆鱿鱼、炒凉粉、杏仁茶、灌汤小笼包……各种美食被商户们摆在显眼的位置,食品的香味迅速弥漫。
夜幕落下,广场两侧一字排开的摊位灯火通明,客人的谈笑声,商贩的叫卖声,汽车的鸣笛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30多年来,这热闹的一幕几乎天天都在鼓楼广场上演。然而,在这个春天,繁华将换个地方上演。
4月12日,开封市鼓楼复建指挥部发出通告:从4月15日至4月22日,鼓楼广场夜市所有经营户将全部搬迁至鼓楼广场西侧200米的封闭性经营场所鼓楼食坊内。
【一封信】
夜市搬迁“纳入规范管理”
夜市开张后,鼓楼区工商局工作人员开始向商户们发放《致鼓楼广场夜市经营户的一封信》和《关于鼓楼广场夜市搬迁的通告》。
鼓楼复建指挥部在信中说明,夜市搬迁的首要原因是为了复建鼓楼。开封鼓楼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鼓楼。1928年,冯玉祥二次主政河南时,将楼顶中央增建一尖塔式四方楼,四面装有巨型自动钟。1948年6月,开封第一次解放时,鼓楼毁于战火,只剩下了一个基台。1976年,开封市决定将鼓楼基台拆除辟为广场。
去年,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园区规划中,鼓楼复建成为首批建设项目。复建的鼓楼为高28米的3层建筑,一层有城门洞供人车通行,楼顶复原民国时的“四面钟”。
信中提到搬迁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改善夜市自身弊病。“占道经营、污染环境及脏乱差等问题……将鼓楼广场夜市全部搬迁至鼓楼食坊,纳入规范管理。”
信中还说明了对搬迁商户提供的优惠政策:对规定时间内搬迁的经营户租金进行补贴,第一年租金全免,次年租金减半;对搬迁经营户前两年的各种税费执行下岗再就业政策给予优惠……
搬迁完毕后,鼓楼食坊将更名为鼓楼夜市,实行24小时全天候经营,夜市经营将不再受天气、时间的制约。
【一段历史】
从市民夜市到旅游夜市
鼓楼夜市是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兴起的。
开封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副会长孙润田介绍,1978年,市政府号召市民搞劳动竞赛、活跃市场,各饮食公司纷纷在鼓楼广场办起了夜市。“当时‘第一楼’卖馄饨,‘万芳春’卖水晶包,‘鼓楼饺子馆’卖大肉水饺,‘又一新’卖油条、馓子、麻花。”从此,鼓楼夜市开始出名。
“随后,为安排一些没有工作的人员就业,政府允许并鼓励他们在鼓楼广场经营小吃生意。”于是,这里产生了开封第一代个体户。到上世纪80年代,商户增加,夜市渐成规模。
“天上星,头顶灯,身边炉灶,四周人声,连板凳都是肥的,连人影都是香的,连风都饱了,连星都馋了。”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河南大学程民生教授的这段文字写出了夜市对人们的诱惑。价廉物美,露天无拘,使得鼓楼夜市成为当时开封市民的首选的休闲聚餐之地。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开封逐渐转型成为旅游城市。游客日渐增多,鼓楼夜市的品牌效应逐渐形成。孙润田说:“时至今日,鼓楼广场夜市仍然是开封市接纳游客最多的夜市。”
全国各地甚至是海外媒体,都曾报道过开封鼓楼夜市,使其名扬海内外。
【百姓说法】
希望夜市更“有味”
商户老李在鼓楼广场经营夜市生意已20多年。
“这么多年,咱们的夜市小吃都是坐地摊,游客们就喜欢这个,很亲切,夜市叫搬到那边(指鼓楼食坊),还能叫夜市吗?都没这个味儿了。”看完搬迁通告,老李告诉记者,“为了咱开封发展,我们都支持建鼓楼,你要建两年我情愿歇两年不干,建好后我还在这里出摊中不中?”
在夜市吃饭的市民徐先生说:“如果这边夜市真是要搬过去,希望价钱能更合理,让我们市民和游客一样,能吃到更有味的开封小吃。”
记者来到鼓楼食坊,距食坊大门较近的商户生意较好,走到食坊尽头,则是大片空置的桌椅和摊位。附近商户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为鼓楼广场的商户们准备的。鼓楼食坊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共有300多个摊位,并配有停车场等设施。
谈到经营状况,一名商户说:“节假日不错,平时生意不好,主要是广场那边的商户把客人分流了。如果以后都搬进来,生意应该比现在好。”
【专家观点】
小吃夜市需要转变
谈到小吃夜市的前景,孙润田告诉记者,由于夜市商户们家庭作坊的经营模式,虽有名气但不可能有大作为。
孙润田说:“现在的开封夜市小吃,吃的就是这种‘地摊味儿’,但在当下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下,这块金字招牌遭遇了发展瓶颈。搬进鼓楼食坊,是为小吃整体档次提升的考虑,也是为了弘扬开封小吃文化。只要规范管理,保证饮食质量,亮出自己的特色,我相信肯定能像北京王府井小吃一条街那样红火。”
希望夜市能继续“草根”
程民生教授也赞成鼓楼夜市搬迁。程民生还建议:“开封小吃要改造和丰富原有品种,赋予这些小吃文化内涵,以便更加适合大众的口味。”
不过,程民生也对鼓楼夜市搬迁后的变化表示担忧。他认为:“外地游客专门来开封品小吃,就是想尝到新鲜的特色风味,感受夜市这种氛围。搬迁、改造后的鼓楼夜市,是否还能保持它的草根性,即现在的低姿态、低价格?如果过去的那种味变了,还能吸引人吗?”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