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绿意葱茏生态宜居
安阳碧水绕城风景如画
南阳白河湿地如花似玉
2013年的春天,中原绿意最浓。国家绿化至高荣誉“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在河南“花开三朵”,新乡、安阳、南阳携手戴上了这顶象征绿色、生态、宜居的国家级桂冠,中原更是一举跃居全国“绿模城”最多的省份。
人们对绿色的渴望从未像今天如此迫切。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昂起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龙头,中原经济区建设同样以绿色为主色调,坚持生态优先。
美丽河南建设新的集结号已然吹响,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俯瞰中原大地,一道道绿屏在延伸,一排排碧浪在翻腾,捕捉浓浓涌动的绿意,让我们侧耳倾听亿万中原儿女正在谱写的一曲曲轻松愉悦的绿色交响乐!
新乡今朝绿色一马当先
作为城乡绿化一体化标杆,她在全国前十名荣获“国家森林城市”;位于新乡的凤凰山森林公园,是我省为数不多的“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她还是“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生态宜居城市”……
这些一马当先的“绿色生态名片”,新乡是如何打造的呢?
节后第一会,唱响绿色主旋律
一座城市新年谋划的首项工作是什么?
新乡给出的答案是“绿色”。2006年至今,新乡市已连续八年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召开林业工作会议。
每年“节后会”首先安排林业工作,这并不是走形式。新乡市委书记李庆贵说,林业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在完善提升、提高品位、加强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只有务实重干,持之以恒。
弘扬生态文明,唱响绿色主旋律,多年来,新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坚持把生态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以来,新乡已投入资金15亿元,在牧野大地孜孜不倦地绘就绿色画卷。
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参加义务植树,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造林绿化的积极性,更化做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的自觉性行为。全市建立起大型市级义务植树基地3处,总面积4.6万亩;社会造林投入累计达2亿多元,全市每年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超过200万人次。
透过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全国“绿模城”新乡的答卷的确傲人:全市有林地面积205.26万亩,森林覆盖率20.9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1.27%,绿地率38.38%,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05平方米。
林业产业,绿色发展新引擎
绿色生态迸发勃勃生机,也点燃了经济发展新引擎,正成为新乡源源不断的绿色生产力。
构筑“中原粮仓”绿色屏障。
在山区,强力推进的太行山绿化工程使全市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小。以凤凰山森林公园建设为例,当地通过采取“打一个眼、放一个炮、炸一个坑、填一坑土、栽一棵树、浇一担水”的方法,完成植树2610万株,使昔日废旧矿山摇身一变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科普为一体的城市后花园。
在平原,大力实施的廊道绿化工程和农田林网建设,使境内省级以上廊道全部完成绿化,建设林网539.02万亩,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6%,基本实现了“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构筑起网、带、点、片相结合的农田综合防护林体系。
林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已经完成,配套改革稳步推进,激发了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取得了林业健康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农民致富增收的三方共赢。
截至目前,全市共流转林地97万亩,林下经济产值达8.5亿元,林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5万户。辉县市作为全省3个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在全省建成了首家县级林业要素市场。
林业产业实现扎实发展。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培育特色林业基地,新乡木材加工、人造板等传统产业进一步巩固发展,花卉苗木、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重点、以森林旅游为增长点、以市场体系建设为依托的林业产业新格局。目前,全市林纸林板工业原料林基地面积达60万亩,经济林基地突破45万亩,花卉苗木基地达3.5万亩,2012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1.7亿元。
推窗闻鸟鸣,扮靓生态宜居城
春风荡漾,绿色环抱新乡城;郁郁葱葱,推窗可闻鸟欢鸣。走马新乡,可以看到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等星罗棋布,道路绿化、河渠绿化、环城绿化纵横交错,“二环、六带、六横六纵、二十一园”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已初步形成。
公共绿地合理布局,均衡发展。市区107个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小游园点缀在城市之间,市民出行400米就能拥抱绿色,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27%,绿地率38.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05平方米。
道路绿化乔灌结合,景观优美。坚持适地适树、树种多样、色彩丰富的原则,全市道路绿化面积已达261.7万平方米,道路绿化普及率100%,绿化达标道路占82%,形成了绿树成荫、一路多景、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园林景观。
园林小区、园林单位创建,效果良好。市区63%的小区成为园林小区,62%的单位成为园林单位。新建居住区绿地率达35%以上,涌现出一大批高品位、大绿量的园林式居住区。
天更蓝,全市现有林业资源每年吸收固定二氧化碳量316万吨,相当于吸收全市工业用煤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4,新乡201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88.5%,为323天。
水更清,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减少土壤流失总量达480万吨,年涵养水源总量已达2.49亿立方米,相当于两个大型水库的蓄水量。
古都安阳绘就生态画卷
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西部的太行山水,东部的枣乡风情,近郊的千年花香,厚重的历史文化,无不在彰显她独特的魅力。
今天,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桂冠戴在她的身上时,透射的是一种凝重的美、一种流动的美,更是一种张扬的美。透过这种美,我们感受到的是安阳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看到的是安阳市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美画卷。
安阳人民历来重视绿化、爱树护绿。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把造林绿化工作当做一场绿色接力,不断加强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国土绿化。特别是2008年以来,连续启动了太行山绿化、防沙治沙、生态廊道、城郊森林公园建设、两岭绿化等一系列重点林业工程,全市环境质量日益改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安阳市郊区山区森林覆盖率、丘陵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升,平原森林覆盖率26.6%,通道绿化率95.4%,乡镇所在地和村屯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3.55%和33.26%;城市绿地总面积2719.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4平方米。“全国太行山绿化先进单位”、“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等殊荣先后花落安阳。
绿色是城市的生命。围绕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目标,该市既抓中心城市绿化又抓城镇绿化,既抓山区绿化又抓平原绿化,初步形成了城市森林化、城区园林化、通道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乡村片林化的城乡绿化一体化新格局。绿色像一条翡翠玉带环绕在城乡之中,将巍峨苍翠的高山、广袤无垠的田野、错落有致的园林、别具一格的居民小区连成一体。
突出交通路网绿化,实现“路绿”。本着当前与长远结合、新建与改造结合、一般与重点结合和市抓国道、县抓省道、乡抓县道、村抓乡道的原则,全面启动了“有路必有树”的通道绿化工程。几年来,共绿化通道8040公里。城市区则新建、更新、改造了10条主次干道绿化带,道路绿化普及率99%。
突出城区绿地建设,实现“城绿”。安阳市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建设思路,规划建绿、拆违还绿,沿河布绿、见缝插绿,中心城区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将老护城河建成了近8万平方米的开放性滨河绿色景观带,新建易园、殷墟遗址公园、保泰盈生态园等7个大型城市公园,改造恒基园、德隆游园等21个游园,新建市民文化活动中心等4个广场,新增绿地4900公顷。
突出城市近郊绿化,实现“郊绿”。该市将绿化方面的薄弱环节——近郊丘陵区作为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的突破口。几年来,积极采取土地流转、政府奖补、集中连片造林绿化的办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绿化工作,努力消灭城市眼皮底下空白点,构筑北部防风屏障带和南部水源涵养屏障区。经过几年努力,城市近郊绿化面积达12万亩。
突出山区生态绿化,实现“山绿”。在林州市、安阳县、龙安区的西部太行山区,强力实施太行山绿化工程,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抓好退耕还林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008年以来,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营造林69.6万亩,山区森林覆盖率达52.4%。
突出农田林网建设,实现“田绿”。重点抓好滑县、内黄县、安阳县等一般平原区农田防护林网的巩固、完善和提高,积极推广林粮间作,提高平原林网控制率。农田林网建设工程营造林折合面积9.3万亩,控制率达到91.3%。
突出村镇绿化,实现“村绿”。以围村林、街道绿化和庭院绿化三项工作为重点,大力推进村镇绿化工程。绿化美化吴家洞、梨树厂等100个示范村,发挥积极示范带动作用。全市3200个村绿化任务全部完成,营造林10.37万亩。
突出单位、小区绿化,实现“家绿”。积极开展“园林单位”、“园林小区”等创建活动,将单位绿地与道路绿地连为一体,鼓励小区实施墙体、阳台、屋顶绿化。目前,全市已有园林小区、园林单位245个,占总数的71.2%。
生态和产业是林业的一体双翼,缺一不可。安阳市坚持用“生态林业化,林业生态化”的理念发展林业,依托现有的林业资源,采取“增一、强二、活三”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增一”即加强林业基地建设,夯实一产基础;“强二”就是以龙头企业为抓手,不断拓宽林木、林果、花木产业链条,做强做大二产;“活三”就是以生态园区为平台,以红枣节、桃花节等为手段,挖掘森林旅游潜力,盘活第三产业。截至2012年底,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41.48亿元,农民来自林业的年均收入增加到926元。
城市绿了,生态好了,环境优了,人们乐了。但是,安阳并没有因成绩而停下造林绿化的脚步。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大力植树造林,大干三年,努力实现“城市绿化高水平、农村绿化大提升”的奋斗目标,并着手制定安阳市城乡绿化三年大提升规划,为共建绿色安阳描绘更加宏伟的蓝图。
正如安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林青所说:“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对于安阳来说,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它吹响了安阳城乡绿化大提升的号角,未来的安阳天更蓝、树更绿、人民生活更美好!”
好一个风光旖旎新南阳
巍巍伏牛山,悠悠丹江水。
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千里淮河发源地,被列为全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这里人杰地灵,从“科圣”张衡、“智圣”诸葛亮到军事家彭雪枫、文学家姚雪垠,人才辈出。
这就是生态胜地南阳。现如今,她又新添了一个耀眼的新头衔: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绿色政绩观,丰碑铸就青山上
翻开地图,青山环抱的南阳地域面积全省最大,有林地1276万亩全省最多,森林覆盖率达3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2个百分点。
丰茂的森林为南阳孕育出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14个,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
在市委、市政府眼里,南阳举足轻重的生态地位,是荣耀,更是赋予的一份绿色责任。为此,勇于担当的南阳市历届领导始终把造林绿化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放松。
尤其2008年提出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主要领导为指挥长、分管领导为副指挥长的创建领导指挥部,树立起“把政绩融在清水里、把丰碑铸在青山上”的政绩观,高标准编制出《南阳市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南阳市绿化模范城市建设规划》、《南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并将创建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
“绿模城”创建工作中,南阳厘清思路,突出抓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淮河源头生态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5年来仅市财政就投入资金12.5亿元,逐步构筑起以“伏牛山区、桐柏山区、平原区,城市、小城镇绿化美化,村镇绿化和生态廊道”为主的生态建设格局,被评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南阳后,认为“南阳是个风光秀丽的地方,是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五大工程,每年营林百万亩
想知道南阳生态建设完胜的“绿色密码”吗?“五大工程”就是“金钥匙”,每年造林近百万亩。
城市绿化工程,倾力打造生态宜居南阳。发挥一条大河穿城而过的优势,大力实施门户绿化、白河湿地公园绿化、道路绿化、公园游园绿化等绿化提升行动,营造出沿白河长30余公里的“城市绿肺”,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02平方米。
城郊森林建设工程,营建城市生态屏障。采取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配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城区与郊区相衔接,重点围绕环城高速、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白河沿线、西二十里岗片林等,加强环城防护林、通道绿化、森林公园建设,形成环、带、片、点相结合的城郊森林景观。
平原绿化工程,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突出农田示范区林网建设,不断提高平原绿化水平。近几年,共补植完善农田林网265万亩,新建199.3万亩,全市农田林网控制率达85%以上,平原农区呈现一派林网密织、片林棋布、林茂粮丰的绿色家园新景象。
村镇绿化工程,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加强围村林营造、街道绿化、庭院绿化、休闲公益林建设及村容村貌综合整治等,全市乡镇政府所在地绿化覆盖率达33.1%,村屯绿化覆盖率42.2%,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山区生态林建设工程,构建良好的生态体系。在丹江、白河、淮河源头和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等沿水区域营造水源涵养林,在伏牛山、桐柏山浅山丘陵区营造水土保护林,在条件适宜地营造黄连木等生态能源林,2008年以来,营造生态林238.5万亩,山区和丘陵区森林覆盖率分别达51.2%和32.6%。
保障更科学,绿化成果永续传
植树造林固然重要,绿化成果科学管护更不可或缺。
南阳成功创建全国“绿模城”,除了“硬指标”,坚持依法治林护绿、巩固生态绿化成效的“软件”也堪称典范。去年底,国家绿化委“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核查组就对南阳完善法规,强化管理,切实巩固城乡造林绿化成果的做法高度肯定。
出台政策保障措施。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河南省义务植树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出台《南阳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南阳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办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绿化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提高执法保障能力。制定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应急预案,严厉打击毁林犯罪行为,全市林业案件查处率达95%以上,造林绿化成果和森林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林茂粮丰,书写盛世美景;青山绿水,绘就和谐宛城。如今,以建设“经济生态高效、环境生态优美、社会生态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和谐”美丽新南阳为引领,着力打造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绿模城”南阳又将绘就绿色生态新篇章! (记者 杜君 本报通讯员 徐忠 杨晓周)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