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致敬匠心 出彩中原】①李刚:从修理工到大工匠 用国产盾构机打破国外百年技术垄断

2018年07月16日11:24  来源:映象网

5034

  40年来,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改变了中国,影响并惠及了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以初心勾线,以匠心施彩,为全国人民描绘出新时代幸福民生大画卷。

  2016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引起国人的强烈认同和思考。

  “青灯黄卷苦读,热血挚情坚韧”,匠心,成为专业主义和极致追求的中国式表达。工匠精神的内核在于匠心,匠心的骨髓在于精心营造、恪守执着。对于匠心的坚守,是古老中华文化的传承,也是我们原本就温柔敦厚的底蕴。

  长久以来,中原大地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厚重文化,涌现出无数匠心企业和人物,对专业主义的坚持,对匠人精神的执着,一直就是河南人的立业之本。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映象网通过记录四十年中,四十个不同职业的普通人物,特别推出《致敬匠心 出彩中原》系列报道,用笔尖和镜头讲述他们的砥砺深耕,默默付出。

  记者 阮海峰 文/图

  “对于我来说,要是用一个词概括改革开放40年,我会选择创新、改变,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着变化。”

  从引进国外技术到自主研发、出口海外,在改革开放的最近20年中,中铁装备从一穷二白到世界巅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产品到品牌,从速度到质量,掌握核心技术的中铁装备在盾构机方面已经引领了世界。

  7月14日,映象网记者走进位于郑州经开区中铁装备的生产车间,看到李刚正带领着团队在集团为他量身定做的“李刚大国工匠工作室”内,对泥水平衡盾构机的液位传感器进行改进。

李刚已经从外国专家的“拎包人”成长为国内最顶尖的盾构机电气高级技师

李刚从一名修理工成长为国内最顶尖的盾构机电气高级技师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自主研发第一台国产盾构机

  40年前,改革开放的国策调整了中国的历史走向,也成为许多人命运转折的人生机遇。1992年参加工作的李刚,是所有80年代末技校生的缩影。

  “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没有近20年的快速发展,我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就。”李刚告诉映象网记者,90年代初他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就从隧道局修理厂调入盾构制造公司,从而进入了盾构机国产化的攻坚浪潮中。

  谈起改革开放,李刚表示,咱们国家的隧道施工发展历程一共分为四个阶段,而发展最快的两个阶段恰恰就在改革开放这四十年内完成的,“中铁装备的发展也正好承接了咱们国家隧道施工发展历程的第四个阶段。”

  据介绍,国家隧道施工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在50年代,主要使用人工钢钎大锤打眼放炮这种非常原始的方法;第二阶段是70年代,隧道施工开始施工风钻打眼,轨道翻斗车运输,有了一定的机械化水平;第三个阶段是80年代,逐步向国际看齐,利用新奥法原理,采用凿岩台车、装载机和衬砌模板台车形成大型机械化配套作业;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全断面掘进机,不过这个时候的全断面掘进机还全部依赖进口。

  他回忆称,1997年国家铁道部斥巨资从德国维尔特公司购买了两台敞开式TBM,用于西康铁路秦岭隧道的施工,当时这样一台设备的价格约为3亿元人民币。

  “即使是这么昂贵的设备,由于不是根据施工区间的地质条件量身打造的,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停工现象。”他说,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邀请国外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维保和技术指导。 

  由于技术是国外厂家垄断的,特别是在现场进行技术维保的时候,他们想方设法把中国人支开。也正是为了改变这种非常被动的局面,从而决定开始研制中国人自己的盾构机。“那时我主要的工作就是给外国专家拎工具箱。”李刚笑着说,这也让他有机会观察外国专家组装、调试机器的过程。

  “2002年,我们在河南新乡成立了国内首个国家级盾构产业化基地,也就是中铁装备的前身。”李刚坦言,最开始公司参与盾构机国产化研发的人员仅有18人,我也是其中一员。当时为了充分对盾构这一设备进行了解,研发团队白天施工,晚上对设备进行拆卸摸索,走的也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之路。

中国工匠们站到了这个领域的世界巅峰

  研发液位传感器 打破国外长达百年的技术垄断

  “在改革开放的这些年中,最让我难忘的是2003年,因为这一年恰逢‘盾构机实验模拟平台’入选国家863计划。”李刚感慨,他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由一名最基础的电气工入手,开始参与到“盾构机模拟实验平台”的863计划中。

  据悉,“盾构机模拟实验平台”就是制造国产盾构的起步计划,李刚从图纸开始,梳理每个系统、每个电缆走势,用了整整5年对整个过程做到熟稔于胸。

  2007年,“盾构机模拟实验平台”通过国家863计划专家评审组验收,李刚又投身到国产盾构的制造之中,负责这台盾构的电气系统。2008年国产盾构机顺利下线,被用于天津地铁的施工,国产盾构开始用于“实战”。

  盾构机作为工程机械之王,电气系统的复杂性不言而喻。而传感器是盾构机核心部件,外国对我国长期实施技术封锁,正是凭借着李刚研发制造的液位传感器,我国盾构行业得以打破国外长达百年的垄断。 

  “这个液位传感器要放进泥水舱里,里面有压力,加上泥沙、碎石剧烈搅拌,传感器线出口这个地方容易断掉。一断掉就要开舱进去更换,影响工作进度不说,人进入带压的舱内还有一定危险。”他说,国外企业常用的有雷达传感器和拉绳传感器,前者工作范围太小,后者容易坏掉。

  李刚抚摸着他研究的传感器说,这次为液位传感器换上了金属管接头,“以后100%不会断掉。”

  2016年7月,世界首创的“马蹄形”盾构机的中铁装备下线,这背后当然也离不开李刚和他团队的身影。马蹄形盾构机的电路系统拥有4万多根电缆电线、4100个元器件、1000多个开关,如果其中有一根线接错、一个器件有误,就会导致整个盾构机“神经错乱”,甚至线路烧毁。

  经过58天的殚思极虑,李刚终于设计出了一套与马蹄形盾构机相适应的新型脑神经系统,中国也得以成功实现异型盾构装备生产的全面自主化。这也标志着世界异型隧道掘进机研制技术跨入了新阶段,中国工匠们站到了这个领域的世界巅峰。

作为河南装备制造的代表元素,李刚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三个转变”让中国的装备制造品牌走向世界

  经历了从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从零的突破到世界巅峰,中铁装备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盾构机制造商。如今,中铁盾构不仅有用于地铁、山岭隧道、水利工程施工的盾构,“中国盾构”还走出国门,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黎巴嫩等国际市场大显身手,李刚已成长为当前国内最顶尖的盾构机电气高级技师。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铁装备视察,登上了一台85米长的盾构机,在参观完之后,总书记提出了引领国家装备制造行业的“三个转变”——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当时就是在中铁装备集团盾构总装车间内,习总书记和我亲切握手,勉励我们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掘进机技术制高点。”他兴奋的说,作为河南装备制造的代表元素,我们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同时从内心深处为改革开放中国制造的崛起而欢欣鼓舞。

  目前,中铁装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连续6年保持第一,在巩固做实国内市场的同时,也积极实施海外发展战略。2013年,中铁盾构成功将设备出口到马来西亚,应用在吉隆坡地铁施工,自此打开了中铁盾构出口海外的序幕。

  “新加坡市场是一个高端市场,它执行的全部是欧洲标准,当初刚进入这个市场时,他们还比较怀疑中国的设备。”李刚欣慰的说,通过在施工过程中与国外其他品牌的对比,我们的盾构机性能各方面均处于领先,现在已经在新加坡市场出口了13台设备。

  目前,中铁装备的产品相继出口到了黎巴嫩、以色列、印度、越南、新加坡、迪拜、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

文章关键词:致敬匠心;出彩中原;李刚;工匠;盾构机 责编:王芳菲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