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快讯(记者 阮海峰 文/图 程维康/视频)“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肩负着一渠清水源源北送的重任。” 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站在陶岔村的渠首大坝,看着清流喷涌而出顺渠北上时坦言。
作为中线工程输水总干渠的引水源头,渠首位于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按照“远景南水北调,近期引丹灌溉”的目标打造而成。丹江口水库一湖清水,由此流向京津,终点为北京团城湖。渠首闸由引水闸、挡水坝和电站三部分组成,坝顶高程176.6米,宽8.5米,坝长265米。利用上下游水位差,建设水电站一座,年发电量2.5亿千瓦时。
一渠清水送京津 解决沿途缺水难题
5月28日上午,映象网记者来到淅川县陶岔村的渠首大坝,据介绍,此处的渠首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引水源头,桥下的一渠清水通过这里沿途经平顶山、许昌等地,后进入河北省,再流向京津。
千里长渠起渠首。作为中线工程输水总干渠的引水源头,渠首位于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按照“远景南水北调,近期引丹灌溉”的目标打造而成。工程始建于1969年,原名陶岔引丹工程,主要包括库区引渠、渠首闸、输水总干渠、下洼枢纽和清泉沟泵站五个部分。
新渠首枢纽工程于2009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总投资6.3亿元(其中电站投资2.9亿元),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丹江口水库一湖清水,自此流向京津,终点为北京团城湖。
干渠在南阳穿越了淅川、邓州、镇平、卧龙、高新、宛城、方城7个县市区,出了南阳之后沿途经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和安阳,后进入河北省,在惠南庄出河北省界过北拒马河,进入北京市境内,过永定河进入北京市区,最终流入团城湖。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平均每年可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20多座大中城市的130多个县市区调水量95亿立方米,基本上缓解了华北地区水源短缺问题。
绿色发展赢得水清民富
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接受映象网记者采访时坦言,绿色对于淅川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守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水缸”的同时,淅川还要解决深度贫困问题,环保红线不能碰,经济发展不能停,绿色发展成了唯一出路。
据悉,为染绿库区,淅川县创新多元融资、合同造林、专业队造林、市场化造林等机制,加快荒山绿化步伐,筑起清水北送的绿色屏障;在基地建设、生产设施、信贷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补贴,推进软籽石榴、大樱桃等高效生态产业发展;紧抓丹江5A旅游景区开发机遇,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打造养生休闲、观光游玩等环库旅游长廊,让好风景变好“钱”景。
目前,全县实行合同化造林治理荒山5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3%,人工造林面积连续10年居河南省第一位,林业工作连续5年位居全市第一,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省绿化模范县等殊荣;新发展软籽石榴、金银花等高效生态农业30余万亩,在丹江沿线建成32个精品生态观光示范园,6.5万渠首农民端上“生态碗”,带动1.2万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近2万元。
淅川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边绘浓“生态绿”,一边转型“高耗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夕,全县先后关停数百家冶炼、化工等污染企业,引导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
丹江汇入汉江之处,是为丹江口。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基地,被誉为京津的“水缸”。从丹江口水库出发,沿着蛇形般的水渠一路前行,越过一个小山梁,一座百米高的渠首大坝出现在眼前,甚是壮观。
12月1日,记者从我省南水北调办了解到,截至11月30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向河南供水40亿立方米,供水效益日渐凸显,极大缓解了我省水资源供需矛盾。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发布,通过实时监测显示,到9日中午12点,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输水达到100亿立方米。中线一期工程2014年实现通水,工程自河南湖北交界的丹江口水库取水,经河南、河北流向北京、天津。
近日,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徐志军、北京市旅游委主任宋宇莅临河南淅川县,就京淅旅游对口交流协作进行考察。河南南阳市副市长范双喜、刘庆芳,淅川县县长杨红忠、副县长辛泽涛等先后陪同。
近日,南水北调中线管理局渠首分局副局长尹延飞带着对淅川人民的深情厚谊,把米、面、油和现金送到金河镇的44户困难群众的家中,也带去了新春的祝福!
12月12日,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农委副主任委员张成智带领调研组,到我市就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长效保护机制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市领导殷中玲、吴国战、贾里坚参加调研。
2013年8月9日,省督导检查组王家永一行五人督导检查周口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工作。2013年12月6日,省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刘正才带领省办督导组,对周口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管理进行了督导。
12月12日,在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安全平稳运行两周年之际,由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主办、渠首分局承办的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净水千里传递”活动取水仪式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举行。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两年来,累计输水61亿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沿线4200多万居民。目前,丹江口水库水质各项指标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指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两年来,已累计向我市供水4500万立方米,向淇河生态补水1050万立方米。为加强我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和设施保护管理,充分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日前,省政府公布《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和设施保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决定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两周年。两年来,该工程对我省沿线地区居民用水、生态环境修复、水质改善、应急抗旱等方面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这也是广大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中线水源区采取强有力的治污环保措施,一期工程通水之后,水质保持稳定。特别是淅川丹江口水库,一直保持在Ⅱ类水质。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我省已喝20.83亿立方米丹江水。昨日下午,省水利厅、省南水北调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该《办法》进行解读,擅自开启、关闭闸(阀)门或者私开口门,拦截抢占水资源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11月18日上午,市民来电称,南水北调金水河交汇口的虹吸处,水面上有具尸体,分不清男女,看样子是从上游漂来的。18日9时40分,在南水北调干渠啟福大道交叉口东800米,正是南水北调金水河倒虹吸闸门处,帝湖公安分局民警已在现场,正与110指挥中心联系相关失踪人员。
此次活动的举行,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齐聚一堂,游淅川美景、品尝丹江鱼宴,使更多的游客了解淅川,了解南水北调发源地丹江渠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