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猪坚强跟着饲养员在小树林里活动筋骨
2/33 猪坚强跟着饲养员去散步
3/33 给猪坚强梳毛
4/33 龚国成说起猪坚强就像说起老友一样
5/33 猪坚强的单身照
6/33 猪坚强耳朵上戴着的防疫标记
7/33 猪坚强的单身照
8/33 猪坚强的单身照
9/33 记者采访前来观看猪坚强的游客
10/33 记者采访前来观看猪坚强的游客
11/33 记者采访前来观看猪坚强的游客
12/33 猪坚强是博物馆内的明星,拍照已经习以为常了
13/33 猪坚强是博物馆内的明星,拍照已经习以为常了
14/33 饲养员给它喂枇杷果
15/33 猪坚强的粉丝围观它散步
16/33 前来观看猪坚强的游客
17/33 前来观看猪坚强的游客
18/33 前来观看猪坚强的游客
19/33 前来观看猪坚强的游客
20/33 游客尝试摸一下温顺的猪坚强
21/33 饲养员叫猪坚强起床
22/33 猪坚强进自己的“餐厅”吃饭。屁股上的黑斑是它的标记。
23/33 猪坚强现在居住的是一室一厅,一个卧室一个餐厅。
24/33 猪坚强的餐厅
25/33 猪坚强的餐厅
26/33 猪坚强吃完饭后会跟饲养员打个招呼再去睡觉
27/33 猪坚强准备休息
28/33 龚国成说猪坚强年龄大了,眼睛不好,但是听力和嗅觉还不错
29/33 猪坚强把头埋在干草里睡
30/33 猪坚强在休息
31/33 饲养员龚国成就在博物院内住,下班后他就骑上自行车回家
映象网快讯(记者 阮海峰/文 段晋哲/图 路风浩/视频发自成都报道)它的故事要从十年前的汶川地震说起……那是一场改变了许多人人生轨迹的地震,也有许多感人的画面一直铭记在大家的心中,其中,作为独特的一员,“猪坚强”的故事让大家记忆犹新。
在地震后被埋36天被救出的“猪坚强”今年已经11岁了,有时躺在为它专门设计的“猪坚强之家”的稻草上,有时去果园遛弯吃果子,老年生活过的很“巴适”。
博物馆里的“网红”猪 吸引着全国粉丝的目光
“这是‘猪坚强’吗?原来它还活着啊,老伴快来帮我拍张照。”5月9日下午,在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建川博物馆的草坪上,“猪坚强”迈着小碎步,一步一抖地在草坪上吃着从树上掉下来的枇杷果。
当“猪坚强”的身影刚走进大家视线,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还有一对来自成都市区的老年夫妇慢慢地靠到它身旁,试探抚摸合照。
“这是一个奇迹,见证了生命的坚强。”来自上海的范女士这次带着父母一起来博物馆想看看“猪坚强”生活的怎么样。她说,十年了,没想到当初从新闻里看到的“猪坚强”还活着,真的很惊讶,“四年前我去过北川一次,看到灾区重建的这么好,真的很欣慰。”
许多来到建川博物馆看望“猪坚强”的游客们纷纷感叹:它太幸福了,有福气的猪。
“猪坚强”巴适的老年生活
来到建川博物馆开启新生活的“猪坚强”体重已经超过了400多斤,相当于人类年龄的88岁,震后这10年的生活的很安逸。饲养员龚国成说,“猪坚强”每周要洗澡,还要用刷子搓背,洗完之后,还可以出门散步晒太阳,生活的过得很惬意。
“它现在的作息时间就跟老年人一样,非常规律。” 龚国成告诉映象网记者,每天早上8点40分起床,然后去旁边的果林遛弯吃点水果和青草当做“零食”。
“下午三点就到了吃‘正餐’的时候了,我会用玉米粉加米糠,然后和剁碎的蔬菜叶子调配的营养餐来喂它。”
龚国成笑着说,现在“猪坚强”也变懒了,除了上午和下午在固定的时间散散步,其他时间都是在自己的窝里睡觉,“一天24小时,它能睡22个小时,用我们四川话说,它的生活巴适的很。”
来到建川博物馆开启新生活的“猪坚强”体重已经超过了400多斤,相当于人类年龄的88岁,震后这10年的生活的很安逸。
成都农商银行建立起了“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成都广袤的农村地区实现了“取款不出村、贷款送上门、理财送下乡、资金通天下、服务全天候”,大大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河南省财政投入1.2亿元全面加强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完成了河南省消防总队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特勤支队项目。
通过加强台站建设,河南省的地震监控能力从最大ML1.5级提高到了ML1.0级,监控能力达到ML1.5级的区域提高占我省总面积的74%,达到ML1.0级的区域达到17%。
阿坝州理县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既有古老的嘉绒藏族文化,又有悠久的羌族文化。杂谷脑小学少年宫专门开设了藏语和羌语兴趣班,将民族语言作为校本选修。
马永彪是土生土长的佳山人。10年前,和许许多多的佳山老百姓一样,种着玉米杆子。每天顶着烈日不停地播种、翻土、采收……日复一日。
在记者眼中,走路有些颠簸的陈双成并不像残疾人,当他撩开自己的左腿时,高位截肢的他,已经装上假肢,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他行动起来和正常人差不多。
据介绍,按照“南林北果·绿色工业+全域旅游(康养)”的总体发展思路,坚持“融入成渝,错位发展”,养生养老融合发展打造银色康养,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体验康养,与有机农业融合发展打造生态康养,与民族医学融合发展打造医疗康养,全力推进汶川特色生态康养目的地建设。
5月4日上午,映象网记者在河南省地震局见到河南省地震局震害防御中心主任王志铄和参加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当事人河南省地震局应急救援处副处长裴宗厂、河南省地震局震害防御中心地震构造室副主任赵显刚,他们向记者介绍了河南省地震构造探查工程以及在汶川参加救援时的所见所感。
十年前汶川地震时,甯家云是什邡市洛水中学高三班主任。地震中,他被掩埋在废墟里超过1个小时,受了重伤的他曾被连续三次下达病危通知书。
今天的汶川,天更蓝,水更清。一栋栋整洁漂亮的民居楼、学校、医院矗立在秀美的山川之间,以生态之城、文化之城、现代之城为理念的康养汶川赫然屹立在世人面前。
接下来的几天,映象网记者将跟随探访团队分别走进什邡市、德阳市、汶川县、阿坝州等汶川大地震受灾地区,实地探访当地的奋进与巨变,展望未来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