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6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引起国人的强烈认同和思考。
“青灯黄卷苦读,热血挚情坚韧”,匠心,成为专业主义和极致追求的中国式表达。工匠精神的内核在于匠心,匠心的骨髓在于精心营造、恪守执着。对于匠心的坚守,是古老中华文化的传承,也是我们原本就温柔敦厚的底蕴。
长久以来,中原大地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厚重文化,涌现出无数匠心企业和人物,对专业主义的坚持,对匠人精神的执着,一直就是河南人的立业之本。
在喜迎河南省十次“党代会”之际,大象融媒·映象网重磅推出《匠心河南》系列特别策划,从民间的技艺传承,到企业的品牌锻造,再到涉及国计民生的扶贫、治污、城建等大局建设,无不彰显着河南人的工匠精神。我们希冀以《匠心河南》的特别报道,洞悉河南这片热土上的“工匠精神”和文化传承,聚焦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匠心治省”,以河南匠心,致敬匠心河南。
今日推出《匠心河南》第五期:《从“四通”到“八达” 匠心营造“郑”中心》。
“米字形快速铁路网画得好。”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米字高铁”的高度肯定。为了在中国的版图上绘就这张快速铁路网,不知凝聚了多少河南匠人的心血。
2015年全国两会上,河南代表团把“米字高铁”这一概念提出来,得到国内主流媒体关注。河南省发改委主任孙廷喜用一张规划图,介绍了米字形快速铁路规划构思与建设情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听后,欣然提出“请把图(规划)送给我,我要好好研究”。
由“一”到“十”,再到“米”,河南抓住高铁时代千载难逢的机遇,凭借一张精心规划的快速铁路网,郑州再次成为中国铁路当之无愧的重要中心枢纽。
映象网记者 王宽 文/图
匠心不改 从“十字型”到“米字型”
2015年全国两会上,时任河南省长的谢伏瞻建议,希望国家尽快批准郑万快速铁路河南段、郑合快速铁路开工建设,将郑太、郑济快速铁路列入“十三五”铁路建设规划。
这不是谢伏瞻第一次为河南米字高铁奔走呼喊。
去年12月,河南米字高铁最后一“捺”——郑合高铁周口段开工,谢伏瞻参加开工仪式,并到现场与施工人员交谈,了解施工情况。
说到米字高铁规划的由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大卫非常了解。他曾任河南省副省长,分管交通运输工作。
“十一五”期间,河南的交通建设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当时按照国家的布局,河南开始修建和推进十字形高铁建设。
“这就是后来的郑西高铁、京广高铁河南段和郑徐高铁。”张大卫说。
而在编制中原经济区规划时,省委、省政府经过缜密思考,提出构建河南米字形经济发展轴的思路。
“这样一来,河南在交通规划、建设上的指导思想和战略就比较清晰了。”张大卫说,河南的高速公路框架已经搭建完成,实现米字形经济发展轴,最缺的是高铁,最好的载体也是高铁。
随后,我省和原铁道部、国家发改委进行了充分沟通,并且与周边兄弟省份进行了多次洽谈,为郑州到重庆、太原、济南等方向的高铁建设做准备。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构思,郑太高铁、郑济高铁为米字高铁两点,郑万高铁、郑合高铁分别为一撇和一捺,与徐兰高铁、京广高铁一起,构成河南米字高铁规划。
“郑”中心 构建郑州3小时朋友圈
今年47岁的林琦,可以算得上是郑州铁路局的一名老员工。
从刚入职时驾驶时速60公里的蒸汽机车,到后来时速140公里的内燃机车,到现在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作为一名火车司机,没有人比他更真切地体会到,高铁给人们带来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郑州到西安由原来的六七个小时,缩短到现在的1个多小时。”林琦说,对他个人而言,这也成了他工作历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意味着他的工作环境、生活作息将发生改变。
林琦是郑州铁路局最早的一批高铁司机,驾驶高铁往返于郑州、武汉之间:“上午在北京吃烤鸭,中午在郑州吃烩面,晚上在武汉长江大桥上看看夜景,原来不可能的事现在能轻松实现。”
京广高铁全程通车后,郑州到北京只需要2个小时,到广州7个多小时。
今年9月10日,郑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中国中东部两大高铁干线京广高铁、京沪高铁成功连接,郑州、济南、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之间实现4小时直达。
对于河南米字高铁的未来,林琦说,如果到万州、到合肥、到太原、到济南铁路建成,郑州将形成到北京、上海、天津、武汉、西安的3小时铁路客运交通圈。
郑万高铁也已经动工,未来到重庆不再是一天一夜,而是4个多小时,“到重庆吃火锅会是一件很随意的事。
从“四通”到“八达” 匠心营造中国铁路“心脏”
作为国内高铁专家,中国中铁副总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一样对米字高铁网络充满期待。
我国提出北京到重庆不能超过8小时的目标,按照从万州到郑州3个小时设计。
“现在重庆到成都仅需半个小时,郑万高铁修好后,会有很多人选择走这条线路,郑州也将成为入川的一个主要通道。”王梦恕说。
“像上海这样的中心城市也可能逐渐由生产型城市不断向服务型城市转变。”长期致力于区域经济研究的专家徐长乐认为,高铁网络的延伸效应是产业、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米字高铁建设让郑州从‘四通’迈入‘八达’,高铁优化了资源配置,使沿线城市生产要素配置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在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看来,虽然河南省的南北和东西方向因京广和郑西高铁的开通,已经形成了2小时经济圈,但密度不够。而“米”字形高铁建设就是要让更多城市享受到2小时经济圈带来的资源配置优势。
可以说,从“一”到“十”,从“十”到“米”,河南人承前启后,一步一个脚印,以匠心的思路规划出通达八方的快速高铁网络,再以匠人的执着让一条条铁路从规划图变成现实,这不仅关乎宏观层面米字形经济发展轴的形成,更关乎到每一个河南人所追求的极致便捷的出行生活。
系列报道:
《匠心河南》特别策划(1):省委书记当"工匠" 开凿河南精准扶贫路
他是一个捏泥人的,被誉为“泥人赵”。他让小小的泥人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徽章获得者,被授予国家知识产权文化大使。赵恩民的泥人,曾得到温家宝的称赞,也曾被当作国礼,送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
郑州和开封历史上渊源极深,和两座城市的地理位置有着天然的联系。郑州至开封两个城市的空间距离是60公里,随着两市向东、向西的相向发展,实际相距仅38公里。而且两市之间地势平坦,基本无任何天然障碍,为两市相向扩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十二五”期间,河南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38.8%上升到46.6%,几乎相当于再造一个“郑州市”。
“郑徐高铁是目前国内在建设计时速最快,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铁之一,也是国内首次大规模采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是展示中国高铁国家战略整体实力的关键项目。”
自从7月4日,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动员会以来,全省范围内共投入监察、环保、公安、住建、交通、工信、商务等部门参战人员约150余万人次,对全省排查掌握的1.1万家项目工地进行综合整治,共排查出相关问题7312项。
脱贫,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而省委、省政府便是“工匠”,他们精心构图、雕琢,最后逐一让老百姓脱掉贫困帽,走向小康,让整个河南富足、安康。
脱贫,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而省委、省政府便是“工匠”,他们精心构图、雕琢,最后逐一让老百姓脱掉贫困帽,走向小康,让整个河南富足、安康。
如果从工匠精神的内涵来理解,作为省委书记的谢伏瞻、省长陈润儿,也都是一名工匠。一直以来,他们都在用巧妙的构思和布局,精心打磨着河南每一寸土地,力争让整个河南充满生机。
曾经你对我爱答不理,如今我让你高攀不起!用这句话形容郑州白沙镇再适合不过。搭着河南新型城镇化的春风,如今的白沙镇早已今非昔比。
《最河南》:最匠心的他们 致最匠心的河南
在河南省委省政府主导的这场“打赢国企改革攻坚战”中,这些国企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考验,还不得而知。但毋庸置疑的是,“涅槃重生”成为国企负责人口中最常提起的一个词。
匠心河南,豫来豫好。为迎接省十次党代会的召开,大象融媒·映象网全力筹备、精心制作了《匠心河南》大型原创系列报道,洞悉河南这片热土上的“工匠精神”和文化坚守,聚焦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匠心治省,以河南匠心,致敬匠心河南。
映象网的党代会报道,有“态度”又“好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