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6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引起国人的强烈认同和思考。
“青灯黄卷苦读,热血挚情坚韧”,匠心,成为专业主义和极致追求的中国式表达。工匠精神的内核在于匠心,匠心的骨髓在于精心营造、恪守执着。对于匠心的坚守,是古老中华文化的传承,也是我们原本就温柔敦厚的底蕴。
长久以来,中原大地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厚重文化,涌现出无数匠心企业和人物,对专业主义的坚持,对匠人精神的执着,一直就是河南人的立业之本。
在喜迎河南省十次“党代会”之际,大象融媒·映象网重磅推出《匠心河南》系列特别策划,从民间的技艺传承,到企业的品牌锻造,再到涉及国计民生的扶贫、治污、城建等大局建设,无不彰显着河南人的工匠精神。我们希冀以《匠心河南》的特别报道,洞悉河南这片热土上的“工匠精神”和文化传承,聚焦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匠心治省”,以河南匠心,致敬匠心河南。
今日推出《匠心河南》第二期:《匠心开凿脱贫路 更匠心富裕每一户》。
映象网记者王邵怡 文/图
作为拥有一亿人口的大省,人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在河南亿万人口中,有这么一个群体占了460万。这些人和其他九千多万河南人一样,是河南大家庭里的重要一份子,他们富裕,河南人才算真的富裕。而现实是,他们目前仍然处在贫困状态。
多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致力于全民小康的奋斗目标,现在,他们开始了攻坚战,决心让这460万人五年内脱贫。这一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几乎是“一户一策”展开扶贫工程,在全省下派1.2万名“第一书记”,为了460万人脱贫拼了命。
滑县,一个屹立在豫北平原的“大粮仓”,目前仍有10454户贫困人口。豫东的兰考县,目前还有近8万人贫困人口。值得庆幸的是,按照省里精心布局的精准扶贫,今年之后,这两个县将彻底告别贫困户。
脱贫,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而省委、省政府便是“工匠”,他们精心构图、雕琢,最后逐一让老百姓脱掉贫困帽,走向小康,让整个河南富足、安康。
一步步趟出来接地气的扶贫路
“确保全省今年实现110万人口稳定脱贫、兰考和滑县成功摘帽。”9月26日,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副省长张广智语气中透着坚定决心和信心。
说这句话时,张广智是有底气的。
按照目前的部署,兰考和滑县正在稳步脱贫,这两个县里的贫困百姓,正在一步步富裕。而这个扶贫方案,则是省领导脚踏实地走出来的,冒着热气,接着地气,贴着百姓。
为了让百姓真正脱贫,省委书记谢伏瞻、省长陈润儿先后带队,亲自到各个贫困县、村实地调研考察,足迹遍布滑县、兰考、宜阳县的多个村庄、乡镇,为的就是能够深入了解当地实际情况,从而能因地制宜地为当地制定脱贫方案。
事实上,这些方案都产生了很强积极作用。
2015年12月1日,河南省滑县慈周寨镇北李庄村李红标辣椒温棚内,李红标和帮工武银绳抬着一筐红辣椒走出温棚。
方案之一就有“产业扶贫”。河南省滑县北李庄村的村民李红标尝到了这个方案的甜头。
过去李红标是北李庄村典型的贫困户,民房简陋,家里成员的收入不容乐观,多年来,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但自从县里有了产业扶持脱贫的政策,他决定尝试温棚瓜菜种植。
立春之后,他种植的8亩早茬西瓜丰收,将西瓜卖掉后,李红标手里第一次有了万元以上的财产。之后,李红标把瓜菜种植面积扩大到10亩,西瓜拔秧之后,他又及时种上了两棚韭菜两棚辣椒,经过精心管理,菜的产量都很好。
这一切,李红标欣喜不已,他指着宽敞的新房说,“以前那是三间简陋的破瓦房。”
现在,不少村民都在村里的县创业基地就业,主要做服装的订单制作。此外还有24个家具加工厂排立道路两侧,上百座蔬菜大棚连成片。
产业扶贫已经改变了北李庄的整体面貌。曾经,这个村庄是典型的贫困村、上访村,但现在进入村子,首先看到的是宽阔干净的水泥街道、整齐一致的墙漆。
这就是谢伏瞻所带领的领导班子,脚踏实地走出来的一条扶贫路。
看到如此巨变 贫困户竟一时不敢相信
河南省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村民在制作古琴 徐宏星 摄
自从被确定为今年“摘贫困帽”的对象以来,兰考、滑县这两个县开始从问题源头找起,逐项调研,试图找出一条带领这两个县走出贫困“泥沼”的路。
这不是一场浮于表面的工程,而是真真切切地要让贫困人口富裕,要一对一精准帮扶。在这一步之前,必须要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这两个县先后多次对全县贫困人口进行统计,先后开展了多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回头看、再核实”工作。
为了能够做到精准帮扶,滑县还将全县贫困户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有劳动能力和产业意向的;第二类是有劳动能力,能外出务工的;第三类是劳动能力弱、生活特别困难的;第四类是无劳动能力的五保、低保人员。
今年62岁的李太库,就是第四类贫困户,他是滑县大柳树村最穷的人之一。过去的他生活困难,家里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一年到头只能靠微薄的低保金过日子。
但是近几个月来,李太库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先是20多岁的养女被村干部介绍到一家制衣厂上班,接着是村里给他家徒四壁的房子增添了衣柜、新床、家具,粉刷了院墙,安装了院门,随后又在村委大院集中安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中,给他认领了一份股份,有效期25年。
这一切让李太库不敢相信。一辈子在穷日子中熬过来的他,看到自己的新房,看到家里越来越好,竟在半夜流起了眼泪。
据了解,自从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以来,全省贫困人口精准度大幅提高。从10个省督导组进村入户调查抽查情况看,全省贫困人口识别精准度和群众满意率都达到了95%以上,而这,和基层一线工作者的专注付出分不开。
460万人口脱贫 这是一场必胜的战役
光伏扶贫: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产业扶贫、就业转移扶贫、光伏扶贫、金融扶贫、异地扶贫搬迁……河南扶贫的路子越来越熟了,目前,全省正在打一场扶贫攻坚战,如今来看,这是一场必胜的战役。
自从河南省委、省政府开始扶贫以来,很快,各种政策陆续出台。
《河南省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河南省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河南省异地搬迁脱贫实施方案》、《河南省社会保障脱贫实施方案》……而它们都是经过长期调查和细致的研究制定出来的,一个又一个的政策,一套接一套的方案,都体现着全省人民面对脱贫攻坚战必胜的决心。
王铁副省长说,上半年,我省贫困地区农村人均GDP的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了4080元,比同期增长了11.6%,这个增速是相对比较高的。
截止到8月底,全省已经对42.3万贫困人口实施了转移就业,还有60.6万贫困人口在产业扶贫的带动下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除此之外,全省还有36万因病、因伤,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而河南省制定的策略是“社会兜底”机制,探索社会救助和扶贫有效衔接,完善重大疾病等医疗救助等。
就异地扶贫搬迁来看,目前数据显示,今年全省计划投资39.85亿元,建设349个安置点,对2.69万户、9.74万深、石山区贫困人口实施异地扶贫搬迁。截至8月底,计划建设项目中75%已经开工建设。
好不容易让百姓脱贫,就绝不会再让百姓返贫。河南省委、省政府除了对脱贫制定了方案,还对“防止返贫”形成了制度安排,尽最大努力保证脱贫群众的幸福生活。
让河南460万贫困人口脱贫,对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意义重大,也是河南人幸福指数提高的重要部分。而真真切切让每一户贫困人口富裕起来,小康起来,就是省委、省政府匠心中的匠心。
系列报道:
他是一个捏泥人的,被誉为“泥人赵”。他让小小的泥人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徽章获得者,被授予国家知识产权文化大使。赵恩民的泥人,曾得到温家宝的称赞,也曾被当作国礼,送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
郑州和开封历史上渊源极深,和两座城市的地理位置有着天然的联系。郑州至开封两个城市的空间距离是60公里,随着两市向东、向西的相向发展,实际相距仅38公里。而且两市之间地势平坦,基本无任何天然障碍,为两市相向扩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十二五”期间,河南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38.8%上升到46.6%,几乎相当于再造一个“郑州市”。
“郑徐高铁是目前国内在建设计时速最快,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铁之一,也是国内首次大规模采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是展示中国高铁国家战略整体实力的关键项目。”
自从7月4日,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动员会以来,全省范围内共投入监察、环保、公安、住建、交通、工信、商务等部门参战人员约150余万人次,对全省排查掌握的1.1万家项目工地进行综合整治,共排查出相关问题7312项。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构思,郑太高铁、郑济高铁为米字高铁两点,郑万高铁、郑合高铁分别为一撇和一捺,与徐兰高铁、京广高铁一起,构成河南米字高铁规划。
国企是河南整体经济的发展支柱之一,这场国企改革,也是河南经济转型的触发点之一。诸多国企员工现在更加动力十足,根据目前的进展,他们有足够的信心,与所属企业一起,跟随省委省政府匠心改革的决心,共同推进国企改革,实现个人效益与社会效益“小我”与“大我”的同步提升。
要打赢大气污染治理这场攻坚战,无疑是需要亿万河南人的齐心协力,需要我们匠人一样的执着和坚持不懈!
脱贫,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而省委、省政府便是“工匠”,他们精心构图、雕琢,最后逐一让老百姓脱掉贫困帽,走向小康,让整个河南富足、安康。
如果从工匠精神的内涵来理解,作为省委书记的谢伏瞻、省长陈润儿,也都是一名工匠。一直以来,他们都在用巧妙的构思和布局,精心打磨着河南每一寸土地,力争让整个河南充满生机。
曾经你对我爱答不理,如今我让你高攀不起!用这句话形容郑州白沙镇再适合不过。搭着河南新型城镇化的春风,如今的白沙镇早已今非昔比。
《最河南》:最匠心的他们 致最匠心的河南
在河南省委省政府主导的这场“打赢国企改革攻坚战”中,这些国企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考验,还不得而知。但毋庸置疑的是,“涅槃重生”成为国企负责人口中最常提起的一个词。
匠心河南,豫来豫好。为迎接省十次党代会的召开,大象融媒·映象网全力筹备、精心制作了《匠心河南》大型原创系列报道,洞悉河南这片热土上的“工匠精神”和文化坚守,聚焦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匠心治省,以河南匠心,致敬匠心河南。
映象网的党代会报道,有“态度”又“好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