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快讯(记者 王芳菲 文/图)“记者同志你看,俺们有一个‘桐柏第一书记’微信群,好几十人嘞,全是驻村书记。俺们天天在这里面谋划着咋脱贫致富跑项目。”说这些话的是南阳桐柏县城郊乡北杨庄村第一书记张成有。
第一书记群,记者头一次听说。虽然听起来高大上,仔细一看却“土里土气”。哪的群众田地面积小啦,哪的山坡适合发展特色产业了,书记们的聊天记录都被这些田间地头的“土事儿”充斥着。
微信响了,群里有人发起了位置共享,张书记的手指不断地在手机上滑来滑去。作为最接地气的村委书记,咋脱贫,想啥法,交换项目情况,互通信息有无是他每天最操心的事。
桐柏是革命老区,英雄纪念碑位于南端翠屏山上。
今天,乘着政策的东风,桐柏的干部群众们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被南阳市委市政府誉为“桐柏模式”。老百姓认定,共产党人总是带头做事的那群人。驻村第一书记们的奋进,或许正是对“不忘初心”的传承和接力。因为在过去90年的红色革命斗争中,仅在桐柏一地,就曾有一万余名党员群众壮烈牺牲。
桐柏是革命老区 一万多名烈士长眠于此
桐柏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南阳盆地东缘,豫鄂之交,桐柏山腹地。素有“宛东咽喉、信西屏障”之称,是东引西进的重要交通枢纽。现在,宁西铁路、沪陕高速、312国道横穿东西,焦桐高速纵贯南北。
由于地理位置重要,1926年,南阳第一个中共党小组在桐柏成立。曾先后有三个中央级、六个省级、九个地级党政军领导机构在此设立。著名电影《小花》就改编自《桐柏英雄》,《小花》讲述了十几年间失散的亲人在战火中重逢的故事,主人公都是为实现共同理想而投奔革命队伍的桐柏人,他们谱写了一曲壮烈的英雄之歌。
桐柏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这里留下了中共中央中原局、鄂豫边省委等革命旧址120多处。刘少奇、李先念、王震等300多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可谓是“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
在桥面上,赵艺涛和工友们通过徒步检查的方式,对桥面线路、桥梁钢架上的异物,健康监测站的传感器进行排查,此外还要对公路桥面板底部的掉块、脱落现象进行重点检查,确保白天高铁运行安全。
尧国华从老乡口中得知的“免费加油、吃饭和修车”的活动,就是中石油的“温暖回家路-铁骑返乡”公益行动。
“我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虽然工作退休了,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永远没有退休的一天。”这是退休教师、福建省学雷锋优秀志愿者黄以孟老人在接受采访时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而今在杭州,我们也时常会遇到贴着孔师傅照片的公交车穿梭街头,一辆辆红色的28路,车厢内的展板,时刻在展现着杭州的精神文明风貌。
1月11日上午,经过数小时跋涉的“温暖中国”浙江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采访队伍来到绍兴嵊州市三界镇南街村。
在福州市仓山区对湖街道师大社区,有一位“黑板报总编”,他是一名老党员,他在退休的日子里演绎出新时代的“编辑部”故事。
过去的一年,刘芳这个名字在省内外引起热议,被誉为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的她,一次次感动着无数人。
我们有理由相信,乘着政策的东风,卢氏的全体干部群众一定会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踏上长征路上奔小康的新征程!
西刘庄村位于叶县、鲁山、方城三县交界的边远偏僻山区, 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村民们日夜祈盼能发展产业,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叶县常村镇同时也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是革命老区,曾是三个中央级、六个省级、九个地级党政军领导机构所在地。李先念、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一万多名烈士长眠于此。
义务守陵十余年。
现如今,南召通过企业引领,全县以玉兰为主的苗木达到15万余亩,年产值10亿多元,全县及周边县区直接或间接从事苗木产业的人员已近30万人,脱贫致富触手可及。
车行豫南,窗外秋雨纷纷,大雾弥漫。河南网络媒体“重走长征路”采访团开启了第二天的行程。
据介绍,夏南牛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品种。
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是对红军烈士的最好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