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教育界6位大咖做客大象融媒直播间
映象网快讯(记者 骆琼 文/图)高考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自河南公布了高考改革以来,这个话题更是牵动着无数考生和家长的心。9月5日,郑州教育界6位大咖做客大象融媒直播间,谈了高考、综合素质评价等。
田保华:高考改革是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认为,高考的改革,评价方式的改革,就是为了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教育有四大元素:知识、技能、人格和文化。“我们教孩子掌握知识和技能,是为了用这些培养孩子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追求,向善向上。”
面对着新高考,田保华表示,过去的教育是大锅饭,现在提供的则是自助餐,学生的发展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课程。因此,教育改革还是围绕课程展开的。
这就要求学校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立场设置课程,同时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是一种考验,我们是供给侧,学生是需求侧。他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提供什么,这就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问题。”
“我们教孩子掌握知识、技能,但最终目标并不是为了让他们掌握这些。”田保华表示,最终是要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涵养学生的人格,让他们在今后人生中有向上向善的追求。
朱丹:高考改革就是增加学生的选择自由
郑州一中校长朱丹认为,高考改革就是增加学生的选择自由,同时也引导中小学一线教师,把适度增加学生的自由度,作为平常的关注点。总体来看这次高考改革利大于弊,就是因为让孩子在学习中有了自己的选择权,因为自由度的大小,决定了孩子发展的好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自从教育部提出教育改革后,有些地方在实践中出现了偏差,比如搞无师课堂,过分弱化教师的作用,这样很不好,相当于教育大跃进。
不过,在他看来,改革初期也会有弊端,如高考改革新模式的情况下,学生会有些不适应,或者不知道如何选择科目。
他还直言不讳地提出了目前高中新课改课堂中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对主体性不适应,学生习惯了以往的课堂模式,即老师从头讲到尾,灌输式的,这其实是没有站在新的角度理解课堂改革。
王瑞:自主发展、快乐成长是改革重点
郑州二中校长王瑞表示,本次高考改革一直在强调自主发展,快乐成长,这是未来学校发展的要求,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这是一个过程,只有自主发展了,学生才能快乐成长,这也是一个目标,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教育者把成功放在一边,瞄准学生的成长,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和成长。
王瑞介绍说,原来的课程以班级为单位,学生三年都坐在一个课堂面对同样的老师上课。而按照新的高考,将来很可能是走班制,就跟上大学一样,不同的科目到不同的班级上课。
但走班制必然会衍生出很多问题:不同班级的学生坐在一起上课,大家水平不一,老师如何去教,学生要如何保证不掉队;每次上课,坐在孩子身边的很可能是不同而又陌生的面孔,孩子心理上要如何适应。这些都需要提前做好心里准备。
田宝宏: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因材施教
郑州九中校长田宝宏在今年的开学典礼上,曾提到“尊重差异、理解个性”,这与新高考改革提出的“让学生自主选择科目”看起来有异曲同工之处。田宝宏表示,人们常说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就是说重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把成长放在首位。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从各方面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个性本身就是差异,差异本身也是一种个性,我们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差异进行评价和分析,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田宝宏表示,高考改革实行后,增加了综合素质测评这个单元,除了学业成绩之外,还有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修养和社会实践四个方面的评价会计入成绩单。这也就意味着招分和招人同时进行,“那么我们的家长也要注意,从现在开始就要重视,引导孩子在这四个方面多发展。”
张严明、张卫东:小学的育人活动
张严明校长表示,在孩子入学时,学校就通过简化招生入学程序、创造花园式的校园环境等来拉近与老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入学后,还有一系列的梦想续航活动,来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张卫东校长介绍说,陇西小学也建立了家长课堂,学生课堂,亲子课堂等,让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他直言“作为校长,我就是要想办法对老师好一点,让老师对孩子们好一点。”
广东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介绍,广东已经取消了省级优秀学生保送资格,自2014年以来,高考加分项目也大幅度减少。
上月底,“云南版”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出炉。其中,北京、湖南、海南、江西、山东、天津等6省份将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不再分文理科。
每个学生一次考试机会,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参加选考科目考试随普通高中高三学生进行。合格选考科目考试成绩当年有效,转换为相应分值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
对此,省教育厅回应,实行新方案后,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分为合格性考试和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选考科目考试。
现场,省教育厅学生工作处处长王继东介绍说,8月12日,省政府印发了《河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此为标志,我省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8月23日上午9时,河南省教育厅召开新闻通气会。
今次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四川就指出,从2021年开始,四川外语科目将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
根据《意见》要求,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要改革现行高考模式,必然将所撬动基础教育阶段改革。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权益需求,也给高考划出一块缓冲区。
各地高考改革大幕正渐次拉开。对于外语科目,河北、广东、江西、宁夏、青海等地均明确,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一次考试成绩计入。
中国又一次进入高考时间。另一方面,对于高考的反思也好、批评也罢,大都有着对教育改革、高考改革的殷切期待。如何回应无数在山区小镇为高考打拼的学生和家长们的焦虑与期待,是高考改革的重要方面。
为促进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国学典籍的学习,从中小学生课程设置到学习要求,研究标准化传统文化教材课题组的专家们,都有研究论证,并提出了系列期望。再在高考中增加“传统文化考试内容”部分,在“每分必争”高考压力之下,显然会转为高中生们学习传统文化、国学典籍的巨大压力。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日前向媒体透露了广东即将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内容:广东高考总分为750分,共六科,其中语数外三科各150分,其余三科各100分,由考生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根据自己的报考志愿和兴趣选择计入高考总分。
9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历时三年多起草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高考改革正式掀开面纱。《实施意见》颁布后,明确了未来参加高考的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也即3+3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