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胜义为村民调解纠纷
映象网讯(记者 王邵怡 文/图)提起兰考,大家都会想到焦裕禄,但在兰考人民的眼中,有这么一个人,他是焦裕禄精神的最好诠释者和接班人,他就是扎根兰考29载的基层法官闫胜义。
1987年,闫胜义毕业参加工作分配,因为受焦裕禄精神的熏陶,他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兰考,成为一名基层法官。
闫胜义在工作中处处以群众为先,他常说要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去。
闫胜义是兰考县法院历史上第一批科班出身的法官,领导很重视,征求他的意见:愿意到哪些部门去?闫胜义说:“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去!”
领导很惊奇,说:“乡镇法庭离群众最近,那里正缺人,但条件相对艰苦,你愿去吗?”“愿去!”闫胜义二话没说。就这样,他被分配到了爪营法庭,之后又分别在张君墓法庭和南彰法庭工作。
这两个乡都很偏远,张君墓是两省三县结合部,南彰是两省四县结合部,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但他在这两个地方一干就是19年。
直到2008年春天,闫胜义被调到到东坝头法庭任副庭长。东坝头是当年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战风沙、治盐碱、除内涝的主战场,闫胜义触景生情,说的第一句话是:“离焦书记更近了!”
因为接触的都是最基层的群众和案件,有时案件调解起来难免会有人拉关系,对于这些,闫胜义说,“让群众信服首先要正自己。”
有一次,闫胜义调解的案件当事人是自己岳父的老熟人,岳父找到闫胜义希望能网开一面,但是闫胜义深知自己作为人民法官肩上担的担子,毅然回绝了岳父的请求。
岳父没想到,平时挺孝顺的女婿一下子变得这样冷面无情,当时就来了火:“既然你六亲不认,不把我说的事儿当回事儿,以后咱们就谁都不管谁,你的孩子你带着,我的闺女我领走!”岳父说完扭身就走。
好在闫胜义的媳妇通情达理,在娘家住了两天就在闫胜义的“死缠烂磨”下回了家,可过后好长一段时间,翁婿见面,岳父就是不理他。
“说实在的,当时我不是没有动摇过,岳父帮了俺家那么多,老人家平时也没要求过什么,一般的事情也不会轻易开口。但这是个原则性的问题,人情再大,也不能大过公平正义,如果法官为了私情不能为老百姓伸冤做主,那就不配做法官,要让老百姓信服必须得先正自己。”
基层法庭条件艰苦,在这里晋升空间小、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而闫胜义从没有提过要求,并且始终干劲十足。这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一个人的态度,他在基层法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和乐趣,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正是现在很多人缺少的。”现任兰考县法院院长马中东对闫胜义作出如此评价。
闫胜义坚守基层法庭29年,29年间他亲民爱民,服务百姓;29年间他甘愿付出,无怨无悔,他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表达了自己对法官职业的敬畏,从他的身上,让我们知道,什么才是焦裕禄式的好法官。
在濮阳,除了自己家,冯铁良最熟悉的地方就是濮阳市中心血站。十四年来无偿献血110次,相当于把全身的血液换了10多遍。
冯铁良十四年来无偿献血110次,相当于把全身的血液换了10多遍。
2015年8月29日,驻马店上蔡县公安局崇礼派出所长夏明臣为了参加县里“9.3阅兵安保工作推进会”,连续工作4天,每天睡眠不足3个小时。
“阿姨,这附近有药店吗?”“你需要什么药?”“我想买皮炎平。”“那我们这儿没有,你往天桥那边走,左转就是药店。”
步行巡回百姓家调解纠纷,骑自行车到田间地头为群众化解矛盾,连续两年吃住在法庭……27年,他的足迹从未离开过基层法庭。常年扎根基层,闫胜义对农村了解精微,很早意识到在农村办案应该多多依靠社会力量。
闫胜义正在进行现场调解。闫胜义说,在农村光有好心、说好话也不中,有时候就是“三句好话不如一鞭子”,这鞭子就是法律——他把这称为“法理并重”。当年10月,兰考法院开展优秀裁判文书评选,要求每名审判人员上报两份当年的案件判决书参评,闫胜义一份没报。
1987年到兰考县人民法院工作,先后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闫胜义心系百姓、扎根基层,连续3次放弃调回机关工作和升职的机会,在乡镇法庭一干就是27年。
“没想过光彩,没想过出名,就是想把每一个经手的案件都办好。”随和的闫胜义个子不高,脸上总挂着笑容,说起自己27年扎根基层的经历,他说,“审理好官司是法官的天职,在哪儿都一样。”
为了认真学习贯彻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开展向闫胜义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文件指示精神,全面掀起向闫胜义学习的高潮,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闫胜义正在进行现场调解。闫胜义说,在农村光有好心、说好话也不中,有时候就是“三句好话不如一鞭子”,这鞭子就是法律——他把这称为“法理并重”。当年10月,兰考法院开展优秀裁判文书评选,要求每名审判人员上报两份当年的案件判决书参评,闫胜义一份没报。
在兰考县有这样一位法官,他多次放弃调回机关的机会,始终扎根在基层;他办理了2600多起案件,没有一起错案,没有一起案件被发回重审。他就是兰考县法院坝头法庭副庭长闫胜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