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工地花百万改善民工生活
映象网讯(记者 何叶 文/图)投入10几万元安装空气能热水器,让农民工24小时享受星级宾馆式淋浴;4万元引进反渗透制水机,让农民工喝上健康水,放心水,享受小区物业式服务;在65万元A级防火玻璃棉材质的集体公寓基础上,再增投36万元建设1200㎡,共计160间农民工夫妻房;90㎡农民工工地放映厅……谁能想到这是农民工建设者的居住生活环境?
12月1日,映象网记者到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承建的龙子湖中央广场项目进行了了解,整洁、大气的农民工生活区让人眼前一亮,以上设备一应俱全,由于正赶上工人下班时间,农民工工友们生活秩序井然有序。
“今天来自武汉、天津、山东、长沙、海南等地共有150余名项目经理前来项目参观学习,明天还有河南本地的施工企业也要来观摩”项目副经理时春超说。
当问到为什么会跟别的施工企业不一样,耗巨资打造这样豪华工地是否值当时,时经理说:“在这里务工的工友们都是从四川、湖北远离家乡过来的职业农民工建设者,我们天天在一起打交道,早就如同兄弟一样亲了,为他们配置这些设施设备是理所当然的,项目部还创建了‘工友服务站’、‘法律咨询服务站’、‘维权服务中心’专门为工友们提供服务。他们生活的好,工作才干得开心,才安心”。
在生活区里,笔者发现还有超市便于工友们购物,有医务室供工友们平时就诊,据笔者了解,距离龙子湖最近的医院也有好几公里,这个医务室当数龙子湖湖心岛唯一医疗就诊点。笔者在农民工餐厅也被震撼到了,就餐只刷了一个小卡片,居然没有现金交易,随即采访了正在就餐的工人。据工人介绍这个小卡片叫“一卡通”,中建三局每月往卡里发放生活费,持卡可以在生活区免现金购物、免现金就餐、喝直饮水、免费洗热水澡等。
项目经理殷广建告诉笔者,实施一卡通属于劳务实名制管理的措施,不但能够充值消费,还可以记录工友上下班考勤,记录安全教育及实现工资实名制发放,贴心服务农民工兄弟是我们的劳务管理理念。
门卫老黄记得清清楚楚,“每辆车出来,得经历洗车池、震动带、冲洗机,冲洗不干净,不能落挡杆,车不能上路。”
12月7日,记者从郑州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办了解到,11 月 27 日至 12 月 3 日,郑州市环境污染防治督导组重点对全市"封土行动"方案、橙色预警管控措施落实和 30天冲刺行动方案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12月7日,记者从郑州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办了解到,11 月 27 日至 12 月 3 日,郑州市环境污染防治督导组重点对全市"封土行动"方案、橙色预警管控措施落实和 30天冲刺行动方案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丰庆路与国基路交叉口附近的清华·紫光园二期工地建筑垃圾无遮盖网,生活垃圾没人管,工地内大小便随处解决,我们紧邻小区苦不堪言。王女士曾多次向物业反映该情况,物业解释说:“由于二期还没有交工,我们也干涉不了二期工地。
“丰庆路与国基路交叉口附近的清华·紫光园二期工地建筑垃圾无遮盖网,生活垃圾没人管,工地内大小便随处解决,我们紧邻小区苦不堪言。王女士曾多次向物业反映该情况,物业解释说:“由于二期还没有交工,我们也干涉不了二期工地。
从9月16日至21日,我省大部分地区受污染物排放和不利扩散条件影响,包括郑州在内的多个市县早上至上午以及晚间容易出现轻度及以上污染。
从9月16日至21日,我省大部分地区受污染物排放和不利扩散条件影响,包括郑州在内的多个市县早上至上午以及晚间容易出现轻度及以上污染。
之前,家门口的建筑工地经常深夜开工,吵得大家睡不好觉,早上出门上班,路面上到处都是建筑垃圾,现在,经过执法局的治理,路面干净整洁,噪音没了。
之前,家门口的建筑工地经常深夜开工,吵得大家睡不好觉,早上出门上班,路面上到处都是建筑垃圾,现在,经过执法局的治理,路面干净整洁,噪音没了。
近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天气席卷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河南部分地区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
假期期间,不少人选择出游,或者宅在家里,但郑州市的环保人却仍坚守在一线。4月29日,攻坚办发现郑东新区龙湖中环路宏福花园小区存在不少问题,渣土车出入口没有安装冲洗设备,渣土车出入无冲洗,工地内道路积尘严重。
假期期间,不少人选择出游,或者宅在家里,但郑州市的环保人却仍坚守在一线。4月29日,攻坚办发现郑东新区龙湖中环路宏福花园小区存在不少问题,渣土车出入口没有安装冲洗设备,渣土车出入无冲洗,工地内道路积尘严重。
10日凌晨1点左右,河南商报记者跟随执法人员来到航海东路京港澳高速路口附近的大王庄安置房工地,现场查扣了2辆“黑渣土车”。” 此话遭到省住建厅和市城管局执法人员的驳斥,“要求‘源头治理’,工地违规使用‘黑渣土车’,你们应第一时间知道。
航空港区多个工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到位,本报曝光后,有的已及时整改,有的依然没有整改到位。新港大道和科技路交叉口西边科技路工地,经曝光后,现场的防尘网进行了重新覆盖,但个别地方依然存在瑕疵。
去年接近过年的时候,华西都市报曾以《眉山一工地1500万现金堆成山工人按“坨坨”分》,报道了眉山城区一家工地高调发放1500万工资的事件,引起社会强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