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赵国新向王新英颁发荣誉证书。
王新英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映象网讯(记者 王宽 通讯员 张书环)2月16日已是农历腊月二十八,春节的味道越来越浓,郑州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洋溢着团团圆圆过大年的喜气氛围,然而在省肿瘤医院,河南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来自漯河市的王新英,却放弃团圆,为江苏一名70后男性患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用自己的爱心善举奉献了最美的新年礼物。
王新英今年45岁,是一名自由工作者,无固定收人,家里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学生需要供养,夫妻承担着较重的生活压力,这样一位普通的女性,却有一颗充满慈爱的博大胸怀。
她于2002年加入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先后58次无偿献血,累计捐献19600毫升。2010年4月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14年10月,王新英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相合,当漯河市红十字会把这个喜讯告知并征求她意见时,她当即同意,并积极配合进行了高分辨配型和全面体检,完全符合捐献条件。
根据患者情况,王新英需要在春节前捐献造血干细胞,但是此时王新英刚刚获准了烟花爆竹的销售资格,春节前正是销售旺季。面对生命的呼唤,为了救人,王新英和家人商量决定放弃经营,赴郑州完成捐献。2月15日农历小年夜王新英到达郑州,2月16日上午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生意事小,生命事大,没有什么事比救人更重要,钱以后还能挣”,王新英这样说道,“希望我的捐献能够让另外一个家庭好好过一个新年”。
在王新英捐献期间,河南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赵国新专程前往医院看望慰问了她,并颁发了荣誉证书,代表省红十字会对她及全家人的大爱善举表示感谢,为她的奉献精神点赞,同时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截至目前,河南已经有467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人数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王新英是中华骨髓库第4748位捐献者,河南省第467位捐献者。
王英辉不熟悉市区道路,在北二环下车后步行到石家庄铁道大学附近,等刘先生过来接他。小伙子通过查看包内的证件,确定王英辉就是失主后,把包递给王英辉,转身就要走。
截至2017年4月1日,在已进行的184期天天正能量全国评选中,河南以正能量人物获奖172次,成为“最具正能量省份”。
通过多方打听,记者发现其实救人者有三位,下水救人的是周金领,还有在岸边携手相助的黄卫东和董思伟。周金领说,当时他抓住落水女子时,发现女子已经呛水,昏迷不醒,他就想办法先把女子嘴里的水给逼出来。
在江苏省徐州市的故黄河,一名穿白色羽绒袄的女子跳河轻生,危急关头,一名男子脱掉衣服,纵身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救出轻生女子。
在南阳南石医院抢救55天后,因病情严重,王锋于7月12日转院至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解放军304医院),继续救治。
7月19日,沈王兴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13人乘坐绿皮火车从杭州前往河南暑期爱心支教。
2月14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河南省推荐的“感动中原”2015年度人物——王宽成功入选。之前河南省推荐的胡佩兰、陇海大院分别当选“感动中国”2013、2014年度人物,至此中原人物实现连续三年“感动中国”。
这个城市,因为有爱,让人倍感温暖。回看李长安的经历,真的让人感动、感喟、感慨:个别不法之徒做了令人不耻的坏事,但更多的市民却是与人为善、和气相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还住在刘洪友的房子内,还交着房租,但程相前不再是一个人,宋文山的“出现”,让他再没离开过浮山县。宋文山身体无法动弹,生活不能自理,程相前必须走到哪儿将他带到哪儿,推着刘洪友曾手工制作的轮椅,两人形影不离。
在青岛舍命擒歹徒的潢川农民工胡海洋、黄春刚又获殊荣——9月9日,潢川县委宣传部外宣办向记者通报:“胡阳海、黄春刚俩英雄今日下午被青岛市市北区授予‘文明市北人’称号。”据了解,青岛市市北区宣传部副部长......
陈辰说,很小的时候,她就知道自己的家庭和别人家是不一样的,但她从不在意,“在我心里,养父母就是我的亲生父母。” 陈辰做了决定:女儿由婆婆带,她自己照顾养母。此后,不论是在店里卖十字绣,还是出门办个事,陈辰都带着养母,母女两人形影不离。
相当于王全发的双臂当时接到一个200公斤重、时速60公里的物体。
在豫北清丰县固城乡旧城村有个叫贾素阁的农家妇女,35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照料高位截瘫的丈夫,伺候双眼失明的婆婆,拉扯着三个孩子,一路走来,无怨无悔。面对70岁双眼失明的婆婆、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和瘫痪在床的丈夫,贾素阁偷偷地哭过,写过离婚书、遗书,但看看一家老小的难处,她决定将这个家扛起来。
8月23日,正在新疆一家工地做外墙保温的甘肃籍男子陈林旺,不慎从5楼坠落。紧急时刻,我省扶沟籍农民工王全发伸出双手接住了他。尽管陈林旺还是滑掉在了地上,但正是这一关键的“缓冲”,挽救了他的生命。
昆山“8·2”爆炸事故所带来的伤痛可能要很久才能平复,所幸,以河南人邹令冬为代表的工人们用板车架起的生命之桥,令人们在灾难中感受到一抹善意和暖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