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上午,中国第一家戏曲声音博物馆——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在郑东新区正式开馆。
馆内还具有现代化的视听设备,游客可以自由点播河南戏曲的珍贵音像资料。
戏曲声音博物馆吸引了不少老戏边的到来。
映象网讯(记者 蒋宇飞 文/图)河南是河洛文化的根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这是孕育的宋杂剧,以中原音韵为基础,奠定了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
12月30日上午,中国第一家戏曲声音博物馆——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在郑东新区正式开馆,馆内集中展示了常香玉、王素君、苏兰芳等豫剧名家的乐器等物品,还可点播河南戏曲的珍贵音像资料。
“戏曲声腔是代表着戏曲特色,是鉴别戏曲流派的唯一标准,如果不能保存下来,戏曲就会四不像。”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的次女,常派声腔艺术重要传承专家陈小香说,声音博物馆把河南戏曲的优秀剧种声音都保存下来,有超前的意识和长远意义。
馆内集中展出了珍贵的戏曲文物、资料、图片、音像以及濒临失传的传统唱腔、剧本、乐器、曲谱、服装道具、音像资料、脸谱,除了具有传统博物馆的文物展出功能外,馆内还具有现代化的视听设备,游客可以自由点播河南戏曲的珍贵音像资料。
“有了声音博物馆,以后再学戏就了地方去了。”郑州市豫剧院青年演员连德志说,戏曲需要传承,声音博物馆收藏了众多老艺术家留下的经典唱段,自己以后再学戏的时候听到原声就如同大师们亲自教学一般。
除此之外,该馆还设置了设备先进的录制间,将定期邀请老艺人、戏曲名家、作曲家、理论家以演出、教唱、讲座的形式以戏会友,在全省范围内搭建一个传承传统文化的阵地。
今年五年级的张博涵是个小戏迷,学校的戏曲体操正和他心意。“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个亮相的动作,觉得特别有范儿,戏曲体操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传承戏曲文化,我现在每天都特别期待大课间操了。”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每个剧种,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韵味以及内涵。为了让学生感受戏曲的艺术魅力,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激发学生对戏曲文化的兴趣以及热情, 11月30日下午,理事厅街小学开展戏曲进校园演出活动。
今天上午(3月18日)10点,凝聚正能量,唱响中国戏——“挑战世界纪录,72小时好戏唱不停”活动新闻发布会在河南广播大厦1楼大厅举行。
2015年12月31日20:30,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河南省少儿戏曲迎新年直播晚会在河南电视台600平米演播室盛大开演。小选手、评委、媒体朋友与河南亿万观众携手跨年。
” 演唱时,吉克隽逸换上一套端庄别致的暗色系套装,上面点缀着黄色花朵,有古雅之韵,剪裁也非常中国风。”崔健直言自己不懂戏曲,有趣的是,他把“七分”更大程度归作意外分,认为吉克在突破性上甚至是有些冒进的。
戏曲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在河南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戏曲是河南的精粹、中原文化的瑰宝,具有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是河南的骄傲。基于戏曲在河南的广泛性以及坚实的群众基础,充分运用省内众多著名戏曲演员,开设大型戏曲综艺栏目《明星有戏》,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目标观众需求。
作为今年压轴的音乐歌唱类节目,江苏卫视《全能星战》的一大特点是已成名歌手冒险挑战不同曲风,而前两期节目播出后,有几位歌手曾引发曲风跑题的争议。上周末,第三期爵士场落下帷幕,7位歌手这回绞尽脑汁演绎爵士,陶喆、孙楠、吴克群、张韶涵等选手的表现备受观众肯定。
2011年春晚上演唱豫剧《花木兰》选段的新乡女孩张欣怡因家境贫寒、身患疾病,戏曲之路面临中断。为此,歌手周艳泓、汪正正、金波、张华敏组成的爱心同盟,登上央视《为了你》节目的舞台,为张欣怡赢取延续梦想的公益基金。
正月十四,人民公园上演了一台精彩好戏,为市民和戏曲爱好者带去了节日的祝福和欢乐
5月27日下午,在郑州市中原区帝湖小学多功能厅举行了“淮河帝湖手拉手 校本社团同绽放——红领巾庆六一戏曲创客联盟秀”活动。
甘肃敦煌市转渠口乡定西村农民牛宗礼痴迷戏曲30年,花费六七万元收藏服装、头帽、胡须,以及唱戏的桌子、凳子等上百件道具。
由河南电台戏曲广播《生动中原》栏目与郑州梓轩艺术团联合举办的一期“名家教唱”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河南电台戏曲广播负责人木子亲临活动现场著名戏曲节目主持人、戏曲广播当家小生月阳现场主持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虎美玲弟子著名演员连德志梓轩艺术团优秀演员演唱现场观众“里三层,外三层”
2011年11月1日,河南电台戏曲广播《文化大中原》特别栏目,部分特派下基层记者走进直播间,谈十几天来下基层跟随剧团同吃同住同演出的感受。
2011年6月12日下午3点,由河南电台戏曲广播、全国戏曲广播联盟联合主办的“红戏会”走进社区大型系列活动的首场演出在郑州市贾砦社区举行。其中戏曲广播将与有戏曲节目和专业戏曲频率的省、市、广播电台30家,联合制作播出30套“红戏会”广播系列节目,并在各电台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