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河南“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省滚石上山求发展的冲刺之年,更是全民生活福祉奔小康的关键之年。
在过去的63年里,每个五年计划,都影响着亿万河南人的衣食住行,循序渐进的改变社会。现在,我们要对五年之后的河南,做出规划和行动纲领,对每个个体赖以生存的社会,提出新愿景。
我们理应重视,并为之奋斗。
根据河南省委的部署,我们将在五年之后,全面脱贫并实现小康社会,让每个河南人都能有所食、有所居、有所为。不仅如此,未来五年,每个河南人的收入将翻倍,空气将更加清新,社会将更加平安、和谐,这正是我们理想中的生活。
1月7日起,映象网推出《100个河南人的十三五》系列特别报道,用个体实例反映这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规划,用实际行动参与到河南十三五建设中。
本篇为第十一篇。
映象网快讯(记者 何叶 文/图)
异地上学学生的“十三五”期望:希望高铁能“公交化”
在武汉上大学的张雅琳
人物名片
姓名:张雅琳
性别:女
职业:武汉科技大学建筑学在校学生
住址:郑州市高新区
22岁的张雅琳,是武汉科技大学建筑学的一名大四学生,郑州到武汉的500多公里,是她这4年来,走的最多的路。
2012年,张雅琳考上了武汉科技大学,从小没有离开过家的她,却面临着一下就要离家500多公里。
“第一次去学校,那时候高铁还没开通,动车要4个多小时,而且一天也只有几趟,高峰期的时候很难买票,那次为了抢票,动用了周围很多亲戚朋友,帮忙一起抢。”
2012年9月28日,郑武高铁投入运营,这让经常往返于郑州与武汉之间的张雅琳欣喜若狂。
“第一次坐上高铁,是2013年春节放假。本以为春运很难买到票,没想到,高铁票这么好买,都不需要抢,最重要的是速度快,两个多小时就能到家了。”张雅琳兴奋地说。
学建筑学的她,经常要用电脑画图,“有时候,坐车上无聊,拿出来电脑做作业画图,一点都不受火车晃动和座位空间的影响。”
偶尔,张雅琳也和她的小伙伴们坐高铁去周边玩。上海、苏州、广州……许多城市都留下了她的足迹。“高铁确实带给了我们很多方便,周五下午坐上车,晚上就能到上海、苏州,让我有了很多时间,能到更多的地方去看看。”
新的一年,张雅琳也说出了她的愿望,“我希望郑武之间的高铁班次越来越多,票价也越来越低,甚至实现‘公交化’。也希望我们国家的高铁能通往更多的城市,让我们用最短的时间走的更远。”
现在,公交线路多了,市民出行也更加便利,而且乘车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了,当然司机们的驾驶也更加舒适、更加方便了。
未来闫凤岗还有一个最大的希望,就是郑州能形成一个真正可以震撼人、鼓舞人,鲜明又能反应郑州作为古都厚重文化的文化符号。
未来闫凤岗还有一个最大的希望,就是郑州能形成一个真正可以震撼人、鼓舞人,鲜明又能反应郑州作为古都厚重文化的文化符号。
尼燕的身高不足165,由于身材较瘦,所以显得特别娇小,但是用“超能女人”四个字形容她却一点也不过分。
老于今年54岁,是个闲不住的人。19年前,正是因为自己的闲不住,他和妻子一起从烧鸡之乡滑县来到郑州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