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 (记者 崔冰心) 退耕还林15年,河南成绩斐然。昨日,省林业厅发布数据,2000~2014年第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中,全省共完成工程计划任务1640.2万亩;仅国家政策性投资,就使工程区129.1万退耕户、488.9万农民直接受益106.71亿元。
据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00年,我省根据国家安排开始试点,2002年退耕还林包括106个县(市、区)、退耕农户129.1万户、农民人口488.9万人。在近15年内,我省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计划任务1640.2万亩。国家累计向我省投入退耕还林政策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助资金129.62亿元。
“退”出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截至2014年底,全省退耕还林工程区新增林业用地面积近400万亩、新增林地面积1500余万亩、新增森林蓄积3500余万立方米。据估算,全省森林覆盖率由此提高6个百分点左右。
“退”出脱贫致富新路径,鼓起农民“钱袋子”。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仅国家政策性投资,就使工程区129.1万退耕户、488.9万农民直接收益106.71亿元,平均每户直接收益约8300元,年均550元。
尤为可贵的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单一的农业种植转移到育苗、造林和外出务工等,建立起农民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据专题调查,全省退耕还林共转移劳动力达97.8万人,转移劳动力人均年收入1.1万元,基本形成了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林农牧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5月26日记者从省林业厅了解到,我省自2002年全面开展退耕还林工作以来,共完成工程任务109.34万公顷,仅涵养水源一项,就达年13.7亿立方米,相当于增加13个上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
我省自2002年全面开展退耕还林工作以来,共完成工程任务109.34万公顷,仅涵养水源一项,就达年13.7亿立方米,相当于增加13个上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
地处浅山丘陵地带的孙沟村富起来的秘诀是什么?是退耕还林“退”出的3万亩“花果山”带来的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
退耕还林退出了青山绿水,也退出了粮丰农富。3月7日,记者从省退耕还林中心了解到,我省林业部门对样本县抽样调查显示,退耕还林已使森林覆盖率增长了8.8%,粮食总产量增加了44.28%。
3月29日,在漫山遍野如云似雾的杏花林中,巩义市康店镇邙岭首届赏花节开幕了,随后渐次开放的桃花、梨花也将赶着“过节”。好环境加上好把式,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专家把林果新品种实验基地也设在了这里。
记者从河南省林业厅获悉,刚刚完成的2015年度退耕还林工程省级复查结果显示,2009年封山育林面积核实率为99.77%,成林率达100%,但个别工程县区存在造林面积保存率较低的问题。
5月26日记者从省林业厅了解到,我省自2002年全面开展退耕还林工作以来,共完成工程任务109.34万公顷,仅涵养水源一项,就达年13.7亿立方米,相当于增加13个上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
据了解,目前加方乡共有1034户农户进行蚕茧养殖,仅今年就新种植桑苗2103.3亩,预计全年饲养蚕种超过1.5万张,年产值近700万元。
近日,伊川县吕店镇上庄村村民反映:他们村支书张玉乐自2005年至今,以其上报退耕还林45.6亩土地,年年冒领取国家退耕还林补助款,累计近10万元,而事实上根本没有这些土地。
启示:延安的生态逆袭同样来源于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延安市发现禁牧圈养可以增收护林,于是决定以此为契机,解开“越垦越荒、越牧越穷”的生态死结。延安市吴起县新寨乡的许志洲老汉怎么也想不到,当年他的一个偶然之举,竟会成为改变当地生态的一把钥匙。
如果故意把政策“截留”、“藏匿”起来,是否也是一种“贪污"?
近日,记者从河南省林业部门获悉,2000-2014年河南省第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中共完成工程计划任务1640.2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同时启动,计划退耕还林面积12.34万亩,将于2020年结束。
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12月24日,全省新一轮退耕还林暨政策培训会在郑州召开,标志着我省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启动。
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不断改善退耕还林农户生活质量,陕县观音堂镇启动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项目村退耕还林农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每户享受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补助资金500元。全镇今年共补助122户,补助资金6.1万元。
送砂、洗砂、出砂非法采砂场采砂工序全部实现自动化。在德兴市香屯镇和乐平市名口镇交叉地带,乐安河边上的上百亩耕地和阔叶林已被毁,非法采砂的现象可谓肆无忌惮,如果不叫停,这里的耕地和阔叶林将遭受更大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