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郑州像许许多多的城市一样,会有拥堵,会有雾霾,会有城市化进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她看起来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但是,她却是一座值得爱的城市。
数十年来,她一直在成长,人口从几十万到近千万。为了让人们居有定所,她只有不断壮大自己,不断新建和扩建城市道路,去调整经济结构,这几乎是刮骨之痛。
这就是郑州,一座比任何城市都努力的城市,一座一直希望你我都幸福的城市。
为此,映象网重磅推出《我在郑州挺好的》系列专题报道,记录时代变迁下的郑州市民生活,记录这座城市的发展脉搏。
本篇为第十六篇。
我在郑州挺好的(16):病来不再如山倒
从2003年新农合大病医保实施至今,河南省已经有8256万农民受惠于新农合政策。
“有一天我们变老,没有人在身边尽孝,我会陪你坐着闲聊,因为,我是你的妻子……”
候小曼很喜欢这句歌词,经常会在夜里循环播放。她总是一边听歌,一边守护着躺在病床上的丈夫。
映象网记者 崔冰心 秦雯 文/图
丈夫突患急性白血病 妻子日日守候
2008年,周辉和候小曼结婚。
“他嘴笨,也不浪漫,但是我就喜欢他老实可靠。”小曼说,结婚7年,周辉踏实负责任,不吸烟不喝酒,赚了钱就拿回家。
结婚一年后,他们生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这把两个人高兴坏了。
候小曼怎么都不会想到,2015年丈夫的一次头疼,彻底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
今年年初,周辉像往常一样去上海打工。这次,他去了没多久就回来了,“他说总觉着头疼、脖子疼,回家来检查一下。”
一向没有午睡习惯的周辉,回家第一天中午破天荒的睡了个午觉。当天,他在梦里见到了自己去世3年的亲弟弟。
他这个弟弟曾在2012年被查出白血病,住院半年就去世了。周辉醒后就说:“我想去医院查个血。”小曼听到后,心里隐隐感到不安。
郸城医院的医生拿着验血报告,建议周辉再去省城大医院确诊一下,“可能是白血病。”听到后,周辉懵了,心想噩运还是来了。
两人立刻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当被专家确诊时,周辉对着小曼发了结婚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脾气:“我早知道就不来了!”
说罢,他背过身径直走开,而脸上早已经泪流满面。小曼看着丈夫的背影,觉得深陷谷底,无力自拔。
周辉住院后,脾气越发暴躁,每天不断的挑妻子毛病,一点儿不顺心的就对妻子恶语相向。小曼心里知道,他就是想逼走自己,这样就可以不治病、不再花钱了。
有一次周辉劝小曼放弃,花几十万万一治不好,人财两空,小曼还背上了一身债。
“有人,就有钱”
面对丈夫的恶语相向,小曼虽然觉得委屈和无助,可她还从没想过放弃。有一次心里实在难受,她一个人喝了将近一斤的白酒,丈夫发现时她已经没有了意识。
在医院,周辉24小时都需要输液,并且怕磕着、碰着造成大出血,所以夜里小曼总会开一盏夜灯,在丈夫床边打地铺,打个盹就赶紧看看丈夫的情况。“脖子里插了4根管,一次输4瓶水”。
为了给周辉治病,小曼跟娘家人要回了自己结婚时的礼金,父母也没日没夜地筹钱。从3月份到现在,周辉已经进了6次医院,花了15万多,最近一次移植造血干细胞花的更多,有24万。“已经借了40多万了,能借的人都找了。”
虽然花了很多钱,但周辉的病总算治好了。他快出院时,小曼开始发愁怎么还钱,但最后的费用,出乎了她的意料。
河南省人民医院医保办的工作人员告诉她,因为周辉的情况符合新农合和大病二次报销,周辉的医疗费从40万减少到14万,足足省下26万,相当于周辉一家8、9年的收入。
在河南,像周辉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据了解,从2003年新农合大病医保实施至今,河南省已经有8256万农民受惠于新农合政策。这其中就包括了周辉移植造血干细胞的费用。
河南省人民医院医保办主任尼燕说,医保办为了做好新农合工作,建立了医保联络员工作制度,和医保数据运行的分析评价、通报反馈制度;还建立医保病历督导审核与医保用药动态评价指导工作制度;建立新农合次均费用、自费药品比例控制的预警干预机制。
“仅河南省人民医院一家,从2014年10月1日到2015年年底,已经为新农合大病报险垫资1亿多元,帮助农民2万多人。”尼燕翻开了医院的档案说。
王玲燕下岗后,就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住上这样好的房子。对2年前的她来说,她住的棚户区只要不被拆,就算能过个安稳年。
每周,郑欧班列都会从郑州出发,穿过高山、荒漠、草原、原始森林,最终到达德国汉堡。
魏佳是周口人,今年27岁,有一个儿子。2008年,为了纪念奥运会,当时20岁的她给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取名“奥运”。就在孩子百天的那年,魏佳和丈夫为了生计,奔赴610公里外的苏州,南下打工。
有一群人,他们在漫天尘土中指挥着工程车,巨大的机器轰鸣声,和工人的吆喝声,传了好几里。这是郑州市高新区的建设镜头之一。
人的一生不知道有多少个十年,而这十年间人们又不知道能做多少个决定。而郑东新区的发展并没有让陪伴它的人们后悔……
也就是前几日,我结束了“郑漂”生活,在郑州安了家。那是值得我纪念的一天,即便已过去十多天,心里仍不能平静,就像一个游子,时隔多年,终于回到了自己离开已久的家。
巴齐曾是一名留学生,现在是阿富汗一家报社的记者,虽然英语不是他们的官方语言,但他口语发音标准。
郑州像许许多多的城市一样,看起来不似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但是,她却是一座值得爱的城市。
12月2日以来,映象网重磅推出了《我在郑州挺好的》系列报道,讲述百姓自己的故事,见证时代的发展变迁,记录城市的进程脉动。
10年前,小商小贩扎堆经营,熙熙攘攘中不乏脏乱与不安。10年后,繁华商圈、世界一线品牌,车水马龙里露出秩序和美观。
北三环作为郑州北部的一条东西大动脉,自东向西将郑东新区、金水区、高新区连接起来,是一条黄金大道。
而今洋楼林立的的张庄社区,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更让人难以相信,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土丘和草房。
随着郑州200多个城中村的改造升级,越来越多的乔芳即将成为市民,他们将以全新的职业和岗位重新融入这座日益崛起的国际化商都。
“每次逛街都像一次长征”,对于逛街的态度,刘欣可谓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爱恨参半吧,每次都累得不成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