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独家 > 正文

中国大学生骨干暑期实践走进林州 亲访红旗渠建设英雄

2014-08-08 22:05 来源:映象网

现场观众嘉宾和学生合影留念

现场观众嘉宾和学生合影留念

学生代表在讲“我身边的红旗渠故事”

学生代表在讲“我身边的红旗渠故事”

两位修渠英雄跟学生讲他们当年的经历

两位修渠英雄跟学生讲他们当年的经历

  映象网讯(记者 王涛 文/图)“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千军万马战太行,誓把河山重安排。” 8月8日晚,在豪迈的《敢叫山河换新装》歌声中,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林州实践团的学员们,聚在红旗渠干部学院教学楼里,开展了“奋斗的青春——我身边的红旗渠故事”分享会活动。

  在活动现场,87岁的任羊成、69岁的郝顺才、65岁的张买江等3位修渠英雄向学员们分享了他们当年的激情岁月。共产党要冲锋在前熟悉红旗渠的人们没有不知道任羊成的。这位当年的除险队长让后人难以忘怀的典型形象就是,腰里缠着绳索,咧着一张被石头碰掉大牙的嘴在笑,一副“人定胜天”的英雄气概。而今已耄耋之年的他说起话来依然风采不减当年。在老人的讲述中,学员们穿越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1958年,任羊成带着“重新安排林县河山”雄心壮志,和全村90余名社员奔赴南谷洞水库。在工地上,哪里艰险他就往那里闯,哪个活苦就拣那个活干,人称“小老虎”。为了保证施工安全,领导上决定成立除险队,任羊成第一个报名,被大家推选为除险队长,他终日带领队员们腰系大绳,飞崖下崭,凌空除险,扫除障碍,被群众称为“飞虎神鹰”。有一次,一块从山顶掉落的石头从脸旁飞驰而下,碰掉了门牙,任羊成与死神擦肩而过。

  “您在修渠的时候遇到那么多的危险,为什么您要一直冲在前面呢?”“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如果我们都遇到危险就退后,那么红旗渠到什么时候才能修成呢?”他态度温和,语气平淡,对过往更多的艰难险阻一带而过,却令在场的同学们为之动容。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今年65岁的修渠英雄张买江当时才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说起当年的战斗岁月,老人深有感触:“1962年的一天,母亲把我叫到了跟前,对我说,你爹没有修成红旗渠就走了,你要接过他的担子继续干!从那一刻起,我马上觉得自己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13岁的张买江继承父业,奔赴修渠工地,提前了他的青春岁月。人小志坚的他踏实肯干,不怕苦,不怕累,背钎捻钻,奔波于各工地之间,脚底板上磨出血泡,他也从不喊一苦。在别人还背着书包上学的少年时代,他却用四年的鲜血与汗水换来了红旗渠清澈的水流。1966年,在红旗渠竣工总结大会上,他被评为红旗渠建设特等模范。

  “如今,人老了,我总爱回忆那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那四年是我这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四年,也让我觉得这一生都活得特别有意义。”张买江的心里话,赢得了大家的点头赞同。

  “当年参加修渠的绝大部分都是青年人,在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大型机械的艰苦条件下,他们踏平了1250座山头,钻透了211个隧洞,架起了152座渡槽,挖砌了1818万立米土石,终于修建成了红旗渠。所有这些,都令我们感慨,令我们感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说明了一个道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红旗渠精神薪火相传

  “我们只是干了我们应该干的。”69岁的郝顺才谈及修建红旗渠的功劳,一脸淡然。

  1960年,年仅14岁的他刚上初中就加入了修建红旗渠的大军,他们一天上课两天修渠。即使是上课,他也会在上下学的时候带几块石头运到修渠工地。“红旗渠来之不易,是林州人民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她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永远传承下去!”张买江谆谆教导青年一代要将红旗渠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奋斗的精神,既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追求。我们身为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郑州大学学生会主席韩一博表示。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在学员们激情的诗歌朗诵声中,红旗渠修渠英雄与大学生学子们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据悉,参加此次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第七期暑期实践锻炼河南行的学员主要是全国“211工程”、“985工程”学校校级学生会主席、研究生会主席,全国学联、省学联驻会执行主席。该项活动是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实施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要内容,每年举办一期,今年由共青团河南省委承办。

责编:王嘉懿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