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独家 > 正文

舌尖上的河南味系列报道七:情意绵绵三餐饭

2014-05-30 06:00 来源:映象网

  编者按:热播的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触动无数人的味蕾,也引发河南网友围观议论:啥能够代表河南美食?

  和众家之长,兼南北特色。豫菜,包容而博大。河南人自己也说不清,舌尖上到底有多少种家乡味道。

  一个月来,映象网记者走访河南多地,从村韵质朴的乡间到异国摩登都市;从百年老店到街边排挡,从流传千年的精品菜肴到寻常百姓的日常饮食……诱人美食,动人故事,挖之不尽。从5月22日起,映象网将陆续推出系列专题报道《舌尖上的河南味》,和广大网友分享美味佳肴背后的故事,共同搜寻河南人的家乡味道,揭秘河南人专属舌尖上的密码。本期映象网推出“舌尖上的河南味”系列报道——三餐篇。

  【开篇·三餐】一日三餐,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人生的五味杂陈。现代化的中国,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奔波忙碌中通过简单的美食寻找味觉的快乐。一些人开始享受工业化流水线食品,但也有人不辞辛苦仍然在饮食上坚持传统。

  方中山胡辣汤、葛记焖饼、家常的馍菜汤,从这些食物中散发出的家乡的味道,让天各一方的河南人穿越时空,聚在一起。嗜荤茹素,快食慢餐。世事变迁,人心进退。同样的三餐,变幻出不同的生活节奏,塑造出各异的人生感受。

  映象网讯(记者 骆琼/文 段晋哲/图)当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当一缕缕阳光再次照进大街小巷,寂静了一夜的城市突然间就热闹起来了,而此时最热闹的莫过于飘着饭香的早餐店了。

  “一天不喝汤,还真感觉缺了点什么。”掏钱、端饭,郑州市民王先生轻车熟路的完成了这一系列的动作,一碗胡辣汤、几根油条,就是他的标准套餐。而类似的一幕幕同样发生在郑州的大街小巷。

  每一勺胡辣汤都让人回味无穷

  每一勺胡辣汤都让人回味无穷

  守候一辈子的味道

  胡辣汤是河南小吃的一绝,它源于清代中叶,大兴于民国初年,走在地市的大街小巷口,随处可见它的身影,随时可听到小贩的吆喝声“来碗胡辣汤吧”。

  葱油饼在油锅里不停地被翻滚、胡辣汤一桶一桶地被送到前台……每天早晨从四五点开始,位于顺河路紫荆山路附近的方中山胡辣汤店门前可以说是人声鼎沸。

  若是赶到七八点钟,食客想在一楼大厅找个位置已经很困难了,不得已有些人就站在大厅的过道,端起碗大口喝了起来。

  “我开车20分钟专程赶来的,就是好这个味道,已经喝了近十年了,戒不掉。”52的郑州市民王先生今天是带着孙子一起来喝汤的。

  羊肉、香菇、面筋等,散落在胡辣汤中,疏密有度,黏而不稠。粉条是滑软,滑而不散,入口即化。那辣是清香而渐进,透着一股辛味。喝一碗下肚,只觉得一股暖流从胸腹直散到肌肤毛孔之末,汗也出得畅快淋漓。

  一碗胡辣汤让王先生追了十年,而46岁的店主方中山坚持做了30多年的胡辣汤,他经常自嘲说:“干了一辈子的胡辣汤,现在我浑身都是它的味道。”

  从13岁开始,方中山就跟随父亲开始学做胡辣汤,每天两点起床,切熟羊肉、泡海带、切豆腐、洗面筋……从准备材料开始一步步学起。

  “无论前一天自己身边发生过什么事情,第二天早上,当我踏入厨房的那一刻,当我拿起父亲曾经用过的木汤勺时,我就感觉回到了小的时候,父亲仿佛又站在了我的身边,手把手的教我如何做真正的胡辣汤。”说着说着,方中山突然沉默了。

  倒入羊肉汤,放入粉皮丝、海带丝、油炸豆腐丝和盐,用大火烧沸,将洗面筋沉淀的面芡搅成稀糊,徐徐勾入锅内,边勾边用擀杖搅动,待其稀稠均匀,放入五香粉、胡椒粉,搅匀,方中山一气呵成完成了父亲曾经教给他的手艺。

责编:李宜馨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