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最近,徐孟南只复习书本,自认考个大专没有问题。他已经决定考新闻专业,以掌握传播技巧,学习新闻写作。在自媒体发达的时代,他想,以后学成或许可以多写更好看的文章,让大家认同自己。
2008年,19岁的徐孟南故意在高考中违规,求一个零分。
他在每张试卷用蓝色水笔填上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以及自创的教育理念“三人行教育”——大意是从初中开始培养学生爱好,学习基础知识,高中根据爱好分科,再通过选拔进入大学学习。
之后,他平静等待结果,也幻想着媒体争相报道他的零分事迹,宣传“三人行教育”。他以为自己会火,“火”意味着更多话语权,以后就可以出书、开公司、挣钱孝顺父母,给之前看不起、看不懂自己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结果,成绩揭晓,徐孟南160分,他感到愤怒。为引起他认为的应有关注,他甚至还制造自杀假象。
“三人行教育”是他一直想要实施的理想,在接下来的9年里,理想蛰伏,徐孟南打工、结婚、生子。9年间生活无聊,记忆稀薄,倏忽而过。
2017年,他决定参加2018年高考,为读大学。10月23日报名当天,他浏览到2014年浙江上海高考试点方案,发现和自己曾提出的“三人行教育”极其相似。突然之间,理想惊醒。徐孟南找到媒体,不停诉说“我没有错,我9年前的教育理念是被认可的。”
2018年3月,正是春天,他会参加自主招生,如果顺利,他将学习新闻。
9年后他想要的,还是话语权,他认为掌握新闻传播技巧,就可以离话语权更近。他说自己圆滑了很多,但在旁人眼中,他依然“很理想主义”,没什么改变。
“做一件大事”
厌弃考试教育,高二暗自策划高考零分
待同屋的张可熟睡之后,徐孟南拿上印好的传单小心拉开木门。“吱呀”一声,徐孟南停顿一下,确认张可没被吵醒,关好门跑出院子。
2008年夏天,安徽亳州市蒙城县的晚上,夜空静谧,徐孟南无暇顾及。他在学校——蒙城二中附近晃悠,并不时往电线杆和布告栏贴传单。传单上写着他对当下教育制度的批判,后面附了一个自己的博客链接,链接里有自己的教育理念。
夏夜并不寒冷,但19岁的徐孟南有些哆嗦,觉得自己在“犯罪”。他想第二天也许可以听到同学在讨论此事,班主任又要苦口婆心找他谈话,劝他停止“堕落”,回到高考的正轨。想到这儿,他就有点儿看不起班主任,“就知道分数”。
第二天,他忐忑地到班上。一切和往常一样,他松了口气,又倍感失落。“等到高考后吧,高考后你们就知道我为什么‘堕落’了。那时我就成名了,教育因我改变。”徐孟南心里暗暗想着。
这是19岁的徐孟南少有的敞开心扉的行动之一。无效。
从高二始,徐孟南频繁出入网吧、上课睡觉,班上同学都以为他迷上游戏,“堕落”了。班主任也把徐父叫了过去,觉得他高考没戏,想让徐孟南退学。
2007年,正是“博客时代”的鼎盛时期,以韩寒为代表的领军人物在博客发表文章,动辄上万评论,有着上千万拥趸。也是在那时,徐孟南初次感到话语权的重要性。高一连复制粘贴都不知道的他,高二就已经在琢磨组建网站了。
当时,徐孟南对现行教育体制感到厌弃,没人知道。他去网吧包夜,也只是为了读关于教育和改革的文章。他每天都观察班上每位同学,谁成绩好成绩不好,为什么不好,他都在心里印证自己教育理念的合理性。他写博客,构思教育理念;写日记,每个生活小事都能和教育扯上关系。
就连他的舍友、同乡、初中同学张可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张可只知道,徐孟南有时晚上不回来睡。由于不同班,他还以为徐孟南成绩很好。
“高中时他整天给我的感觉是很疲惫,像睡不醒。在我看,他那个时候很容易想不开。”想了一会儿,张可举例说,“那时候他很消瘦,很爱熬夜。有时我看到他小便颜色很深,担心他,可他不在意……还有一次看到他吃鸡蛋壳,他说‘补钙’。”
徐孟南省钱,每顿饭1块5。高考前他有些兴奋,还想请关系好的同学吃饭。他还告诉张可自己对教育体制的不满,说他要做“一件大事”……
9年后,徐孟南想起这些,“那时很孤独,有点儿可怜。”
“给自己造势”
复制零分失算,高考后伪造自杀假象
徐孟南说:“我深知自己资质平庸,但从小就隐约感觉自己以后能做大事。”
小学读书,他跟在父亲后面去田里浇水也要带着书,坐在抽水泵边看。堂哥徐月飞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初中,“学习特别刻苦,随便问他他都会。我们一个宿舍,他开灯学到很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