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老三的小屋”的上下铺住了四五天后,离家出走想要“带着音乐流浪”的两个孩子重新回到教室,决定“要好好学习”。
前两天,36岁的老三刚刚把离家出走的高一学生同同和周周(均为化名)安全“送还”给家长。在“老三的小屋”的上下铺住了四五天后,离家出走想要“带着音乐流浪”的两个孩子重新回到教室,决定“要好好学习”。
为“流浪者”留一张可供休息的床
老三1981年出生在甘南的草原,名叫贾奎有,相熟的朋友都喊他“老三”或者“三哥”。因为家里困难,11岁的老三就拜了唱民间戏剧的师傅,甘肃、陕西、宁夏一带,走街串户地讨口饭吃。十五六岁,老三拿了“劳务输出证”上了游轮,从亚洲到非洲,从这条船到那条船,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歌手,在甲板上、在俱乐部唱歌。老三到过43个国家,走过国内2000多个县,关心贫苦地区的孩子和老人,开过客栈,也建过希望小学……
大概是因为曾经的流浪经历,老三觉得他特别能理解青春期少年躁动的心思。因此,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老三的店开在哪里,总会为“流浪者”留着可供休息的床位。
想靠音乐浪迹天涯 两少年“失败”了
到成都两三年,“老三的小屋”开了一年多,和之前每个店一样,必然有几张床是留给形形色色的“流浪者”。
“那天朋友打电话,说遇到两个小朋友离家出走,就喊到我这里来。”老三说,聊天才知道,同同和周周是两个刚上高一的巴中学生,因为没有考上中意的高中,义愤之下离家,“立志”要“靠音乐”浪迹天涯。
老三听了两个孩子唱歌,先没说话,更没苦口婆心地劝说,安顿下后,专门带着同同和周周到宽窄巷子卖唱。“我不唱,后面看到,保证他们安全就是。”
吹了整整两天晚上的风,几乎没有人给钱。“连回店的公交车钱都没挣到。”垂头丧气的周周和同同这才意识到,偌大的世界,果然还是读书最容易。“以为我们流浪歌手的沙发那么好‘抢’啊!”老三笑了。两人在店里住了四五天,老三亲手把两人送到前来接人的叔叔手里。“现在回去好好读书了,还在给我发消息。”
对“流浪者”开门不拒的老三,其实并不富有。除了给父母的生活费,四处巡演讨生活的老三把钱花在了山区的孩子和老人身上。兼具琴行、茶肆的店,每个月3000元的月租,有时候还要靠着有100多个好友的微信群里三十、五十地凑一凑。此前“夭折”的几个店,多是因为无钱维持下去而告终。(成都商报 记者 于遵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