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好多时候,过难的题目不是锻炼了小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了解题能力,恰恰相反,可能打击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议论风生
好多时候,过难的题目不是锻炼了小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了解题能力,恰恰相反,可能打击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一道看似简单的小学数学题引发了朋友圈热议,家长们开动脑筋都来一试身手,却算出了四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不是答案不唯一,而是前三种都是错的。问题就出在家长们大多没留意题干中的多处“陷阱”。有网友吐槽:“给小学生出题弄这么多心机和套路有必要吗?现在孩子可真累!”
报道中没有说明这一题目出现在常规性质的课程考试,还是比赛性质的选拔考试。因而对是否应该有这么多“套路”不好一概而论。
通过阅读题目来看,如果是常规性课程考试,确实没有必要设置如此多“陷阱”,不仔细看非常容易出错,需要经过训练或者做题前有专门应对难题的充分心理准备,才可能不被套路给坑住。
很多人对考试有误解,以为只要是“考试”就是要把人故意难倒,难不倒人的考试不能算是考试。其实不然,常规性的课程考试不是为了难倒谁,而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些学习情况一般都是教学大纲上要求的,是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的,即使都及格甚至都优秀,也不用诧异。
但选拔性考试不同,其目的是要通过考试来检验出哪些人更适合某些目标。就像媒体采访时,沈阳市一位资深的数学老师表示,在数创大赛等比赛中就有这样类型的题目。“数创大赛”是指全国中小学数学创新应用大赛,是具有明确目的的比赛性考试,大赛为具有数学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同学提供展示、竞技、合作交流平台。
因此,在评判题目难易程度,或者套路多少,甚至“坑”有多少的时候,要看题目应用的性质。常规性考试,以及学生日常作业中,都没有必要有那么多难度太高的题目。好多时候,尤其对小学生而言,过难的题目不是锻炼了思维品质,提高了解题能力,恰恰相反,可能打击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很多人回忆起自己的学生生涯时,“喜欢哪一科”与“哪一科成绩最好”往往正相关。常规课程考试或日常作业,在很大程度上,其功能应该是服务于提高学生兴趣的,而不是相反。
在这个意义上讲,题目难度高低一定要跟考试目的相关,常规性课程考试没有必要高难度,更不必“太奇葩”。即使有高难度奇葩题目,也就偶尔为之,占分很少,很多学生可能做错了,但是,通过老师讲解,让学生觉得学习有意思,这样才有兴趣继续学习。
任孟山(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