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只要政府层面高度重视、充分论证,校方、家长有效沟通,无论是空调还是新风系统,我们都能有一些积极行动,给孩子带来更健康的学习环境。
只要政府层面高度重视、充分论证,校方、家长有效沟通,无论是空调还是新风系统,我们都能有一些积极行动,给孩子带来更健康的学习环境。
“学生返校时需带600元钱,其中400元补课费,200元空调费……”五一小长假过后,浚县一中高二年级家长微信群接到通知。对此,部分家长发出质疑:学校教室装空调,由学生家长买单,实在难以接受。
天气越来越热,每年到这时候,“要不要在教室里装空调”都会引来热议,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空调的使用不是“一锤子买卖”,不仅购置机器需要开销,长期运行所耗电量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大部分公立中小学受各自财力所限,几乎都只配备了电风扇。每到盛夏时节,外面烈日当空,教室里就像个蒸笼,有时室内温度直逼40℃,连老师上课都挥汗如雨,更别提孩子们有多难熬。一些心疼孩子的家长会自发各种“送清凉”,新闻里常见的送冷饮、送冰块等活动,噱头大于内容。
最根本的办法似乎还是让学生在课堂享受到空调的冷风。那么,学校教室到底要不要装空调,费用谁来出,如何装?
正反两方的理由都很“充分”。支持者认为,应该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本来学业负担就重——没有有效的降温措施,学习环境就没有保障,遑论学习成效;反对者则具备着“狼爸虎妈”的特性,觉得孩子不能太娇生惯养,室内太舒服,孩子可能变得懒惰,缺了些吃苦奋斗的精神,反而对成长不利。
其实,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的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连许多公园的公厕里都装上了空调,其他很多公共设施,比如公交车、地铁站、环卫休息间、治安岗亭内都有着空调配备,给学校教室装个空调并不是难事。“该不该装空调”不应作为争论点,更应反思的是,为何很多学校的基础设施普遍滞后,空调安装难以推行,孩子们还要在酷暑中熬多久?
事实上,学校安装空调受到经费、规模和成本等综合影响。这么大的一笔费用,在公立学校所获有限财力支持的基础下,如何挤出来,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据了解,郑州市目前新建设的中小学,几乎都在建设方移交教育部门使用前就完备了中央空调配置,费用一次性打包进教育基建投入,学校运营管理时只承担电费即可,这是个好的尝试。但其背后,则是郑州市雄厚的财政实力在“撑腰”,在没有其他顶层设计支撑的前提下,我省其他地区不具备完全照搬推广的条件。
浚县一中的案例是个好尝试。由家长委员会出面,集资安装空调。记得笔者上高中的时候,学校也采取了这种形式,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但其中的争议时隔多年依然存在,一是家长、学生们的意愿难以统一,家庭条件的差距可能令大家在装空调时“贡献”不均,带给孩子不健康的优越感或不必要的自卑感。
前些年,我省冬季重污染天气还很严重的时候,郑州市中小学都在紧锣密鼓地安装新风系统,据报道,郑州是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宣布在中小学安装新风系统的城市。这也充分说明,只要政府层面高度重视、充分论证,校方、家长有效沟通,无论是空调还是新风系统,我们都能有一些积极行动,给孩子带来更健康的学习环境。只有权衡利弊,找到最好的切合点,才能找到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