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求贤若渴,如获至宝。”从1994年从英国学成归来,到河南省农科院工作,到2013年履新河南农业大学校长,20多年来,这位生于河南、学于河南、大作为于河南的本土院士的这份初心,始终未变。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初冬萧瑟冷落,却也有硕果累累,成熟收获。11月15日的郑州,轻风微寒,阳光温暖,河南农业大学行政二楼校长办公室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大笔一挥,在学校高端人才引进特事特办的申请上迅速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求贤若渴,如获至宝。”一开口8个字,爱才惜才之情溢于言表。从1994年从英国学成归来,到河南省农科院工作,到2013年履新河南农业大学校长,20多年来,这位生于河南、学于河南、大作为于河南的本土院士的这份初心,始终未变。
实验室里,张改平(左)向企业来访人员介绍情况
这份初心 始终未变
放弃清华北大等高校和各大科研院所,他选择了河南
三赴英国留学深造,在其研究领域获得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和赞誉;三拒让常人眼热的优厚条件,放弃了曾经“专门给欧盟和英联邦学生”的奖学金;放弃了英国永久居留权,放弃了伦敦大学的极力挽留,他选择了祖国。
40岁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8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Humana出版集团特邀他为“Biosensors and Biodetection”(生物传感器和生物检测)一书撰文,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首次被正式列入科研和教学工具书,只要他愿意,可以到清华、北大等国内任何名校任教,各大科研院所工作,他选择了河南。
创立亲和分子克隆系统,被国外专家誉为“中国人的发明”;业内公认的“快检之王”,率领团队在动物疫病和违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方面做出突破式贡献,作为“瘦肉精”快检的始创者,在可分分钟转化成名利的“大蛋糕”前,他选择了转身做教育。
为什么?
有人夸他爱国,他觉得爱国爱家是人人都有的情感,是人类最朴素的本质。有人问他为啥回河南,他说,“是河南培养了我,我得为家乡做点事,是人才在哪里都能成功,这里很好,我能做得更好”。有人不理解明明可以过得更舒适去农大图啥,他笑答“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他,就是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
动人心者 莫过于情
“在机场守两天两夜,家乡的渴望和真诚盛情难却”
1994年,张改平在英国伦敦大学完成了博士后研究工作,学成回国。时任省农科院院长的董庆周听说后,马上派人到北京接机。因飞机晚点,他们在机场守了两天两夜。“动人心者莫过于情,情动之后心动,心动之后理顺”,家乡的渴望和真诚深深地打动了张改平,他决定留在河南省农科院。
创立河南省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申请获得农业部动物免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率先建立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体系,为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快速检测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系统开展动物病毒的免疫识别研究,建立动物病毒免疫组学研究平台,绘制主要动物病毒蛋白的B细胞识别图谱……新世纪,中国进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快期,郑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张改平也在这方热土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并于48岁当选院士,登上了学术的顶峰。
在轰动全国的“瘦肉精”事件中,专用快速检测试纸为围剿“瘦肉精”立下大功,这张于2001年就已经问世的“小试纸”让张改平声名鹊起。如今,不仅是“瘦肉精”,牛奶里的三聚氰胺,食品中的抗生素、磺胺类等违禁添加药物等,也都可以通过张改平及其团队研发的专门试纸快速检测出来。30多项国家专利成就了一个“立体的快检王国”,他们像傻瓜相机一样好用,有效地阻拦了违法添加的泛滥。
“省里在有限的条件下,投资1000万元为我建立实验室,如果我走了,对不起河南人,也对不起我的科研团队。”面对国家级研究机构和名牌大学抛来的“橄榄枝”,张改平选择用所学之长,继续为郑州、为河南出力。
不拒众流 方为江海
“活儿是大家干的,荣誉给了我”
“一个人无论多有本事,都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干,你也干不出来,必须得会用人,知人善用,人人都是人才。”无论是在省农科院还是在农大,张改平最喜欢人们叫他张老师。在他看来,识人育人,比出成果更重要,一支充满创造力的和谐团队,拥有更大的力量。
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跟张改平时间较长的工作科研人员中,很多人都知道一个故事。张改平还在农科院工作的时候,有一天实验室的门卫找到他:“我能不能做点实验啊?”“你能做实验?”“能。”“行啊,那你就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