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24小时书店首夜遇冷

2014-05-24 17:54    来源:映象网     打印本页 关闭

5月23日晚,郑州一家24小时(周五、周六)书店营业。慕名而来的客人在看书。

5月23日晚,郑州一家24小时(周五、周六)书店营业。慕名而来的客人在看书。

    映象网讯 (记者 闫善良 文图)5月24日,郑州一书店推出每逢周五、周六24小时营业模式。据不完全统计,这是郑州首家、全国第7家24小时不打烊书店。推出首夜,遭遇读书人“清冷”待遇。店长表示,我们会坚持下去。

    郑州首家24小时不打烊书店遇冷
    5月24日晚8时许,郑州宋寨南街一个隐匿在一家烟酒店二楼的书店里,店长小博在柜台前忙碌着什么,一个背着背包的男孩站在书架前翻看着刚刚挑选的书,舒缓的英文歌环绕在这间装饰温馨的书店里,似是要与这里的书香缠伴,营造出一种隔世的宁静。
    环顾四周,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大间,两边是两排摆放着各种书籍的书架,中间一个长长的书桌,供人品读书籍,尽头是两个相对的沙发茶座,临窗,可以看到街道上的景致。
    “这种24小时不打烊模式今天是第一天,现在还没有多少客人。”店长小博这样向记者解释客人少的原因,我们的店最早是在农业路附近,由于房子问题,刚刚搬到这里,推出这种经营模式也是一种尝试。
    21时许,陆续有数名前来看书的人,有学生、有医生、有幼儿园的小朋友,大家都是慕名而来,为了体会一下夜晚在书店看书的感受。记者坐在靠窗的沙发上,望着窗外的细雨朦胧、车流滚滚,再回顾身边雨夜读书人的那份宁静与专注。或许,这就是很多人喜欢在书店读书的魅力所在。
    “第一天的客人似乎不是很多?”记者试探地问店长小博,“可能是大家还不太知道我们这里,现在书店虽然不好做,但还有很多人喜欢看书的,我们会坚持下去。”店长小博望着窗外的雨夜说。

    宁愿喝一杯咖啡也不愿买一本书
    22岁大三学生袁丙鹏,一边翻看着怀特的《最美的决定》,一边在纸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着什么。“你对电子书和纸质书更喜欢哪一种?”记者问,“我个人更喜欢纸质书,读完后,身上会有种“书香”的味道。我也很喜欢这种24小时不打烊书店,看书需要在适合的环境中才能看出境界。现在看纸质书的的人越来越少,宁愿喝一杯咖啡也不愿买一本书,宁愿玩一夜网络游戏也不愿看一本。这样能让人静下来的书店越多越好。”袁丙鹏向记者谈及他看书的体会。
    记者在书店内随机采访了几名看书的人,大家都表示如果有时间,还是喜欢看纸质书。喜欢纸质书的那种味道和读书的感觉,而缺少了书本香的电子书更像是快餐。
    在电子读物、网购书对实体书店日益紧逼的趋势下,实体书店不得不采取像这样,网购书店所不能提及的阅读环境和在品读时奉上一杯香浓咖啡的经营模式。或许这是一种创新,或许这是实体书店求生道路上的无奈之举。不论怎样,曾经彻夜捧读的人们,依然希望实体书店能在人们的生活中留存的更久一些。

    记者手记
    清晨,走出这间书店的门,深吸一口气,虽然雨后的清晨空气还算清新,但总感觉有什么不同。或许,就是缺少了门内那种淡淡的书的味道。
    驾车在城市的街道,略显清冷,环卫工人正在从左至右地挥动着扫把,已经开始清理昨日留下的尘埃,似是新的一天已经开始。
    那些还在熟睡的人们,或许在环卫工人清扫过后,就会像昨日的这个时间一样,或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或是堵在路上......每天奋力地从起点抵达终点,再从终点开始,完成一个圆的循环。就像每日清晨,环卫工人从左至右地挥舞着扫把,清理昨日的尘埃。 
    人生就是一本书,书亦是人生,书是生活,生活是书。

书店内的留言板。

书店内的留言板。

袁丙鹏,22岁,某大学大三学生:在适合的环境里看书,才能看出境界。

袁丙鹏,22岁,某大学大三学生:在适合的环境里看书,才能看出境界。

书架上精心布置的绿色植物。

书架上精心布置的绿色植物。

徐浩然,24岁,图书编辑:在书店看纸质书,意境会更深一些。

徐浩然,24岁,图书编辑:在书店看纸质书,意境会更深一些。

书店内留言板一角。

书店内留言板一角。

王艳、44岁,某医院医生: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带小孩来这里培养她们的读书习惯。

王艳、44岁,某医院医生: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带小孩来这里培养她们的读书习惯。

书店内的布置非常温馨,有种家里书屋的感觉。

书店内的布置非常温馨,有种家里书屋的感觉。

李恒,26岁,私营业主:喜欢抚摸纸质书的感觉。

李恒,26岁,私营业主:喜欢抚摸纸质书的感觉。

书店内提供研磨咖啡。

书店内提供研磨咖啡。

姐姐王艺茹,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妹妹王有君,5岁:像喜欢看电视一样喜欢看书。

姐姐王艺茹,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妹妹王有君,5岁:像喜欢看电视一样喜欢看书。

书店内促销用的杯子。

书店内促销用的杯子。

毛韶华,年龄保密,文字工作者:纸质书是营养餐,电子书是快餐。

毛韶华,年龄保密,文字工作者:纸质书是营养餐,电子书是快餐。

放下背包,捧起一本喜爱的书,生活的另一种方式。

放下背包,捧起一本喜爱的书,生活的另一种方式。

杨栗,22岁,某大学大三学生:喜欢这种看书的环境。

杨栗,22岁,某大学大三学生:喜欢这种看书的环境。

书店内出售的书签。

书店内出售的书签。

店长小博,由于书店搬迁至此,经常接询问地址的电话。

店长小博,由于书店搬迁至此,经常接询问地址的电话。

书店内设置的高脚凳子。

书店内设置的高脚凳子。

书店内的装饰。

书店内的装饰。 

书店内的装饰。

书店内的装饰。

书店内的装饰。

书店内的装饰。

书店内的装饰。

书店内的装饰。

书店内的装饰。

书店内的装饰。

书店内的装饰。

书店内的装饰。

书店内的装饰。

书店内的装饰。

好书推荐。

好书推荐。

一扇窗,将喧闹与宁静分割。

一扇窗,将喧闹与宁静分割。

书店内的书。

书店内的书。

书店内的书。

书店内的书。

书店内的书。

书店内的书。

书店内的书。

书店内的书。

书店内的书。

书店内的书。

书店内的书。

书店内的书。

书店内的书。

书店内的书。

书店内的书。

书店内的书。

书店内的书。

书店内的书。

看书的人。

看书的人。

看书的人。

看书的人。

看书的人。

看书的人。

看书的人。

看书的人。

看书的人。

看书的人。

看书的人。

看书的人。

看书的人。

看书的人。

看书的人在相互交流。

看书的人在相互交流。

看书的人。

看书的人。

看书的人。

看书的人。

在城市的夜里,今后将有一扇属于书的亮着的窗。

在城市的夜里,今后将有一扇属于书的亮着的窗。

为实体书店坚守的人。

为实体书店坚守的人。

责编:段晋哲